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水城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浏览次数:

摘 要:水城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结合马铃薯发展实际,提出了马铃薯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要领,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水城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马铃薯概述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地蛋、荷兰薯等,属茄科植物类,在非谷类作物中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分布广,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

据悉,2011年我国马铃薯栽培面积约400万公顷,占亚洲60%,总面积、产量居世界第1位。贵州种植面积仅次于内蒙古,面积45万公顷。水城县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威宁县。

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气候凉爽,素有“中国凉都”之美誉,以“马铃薯天然留种基地”而闻名。

二、水城县马铃薯种植存在问题

1.耕作粗放。其表现:整地不细、基肥不足、种薯薯块选择处理不严,中耕培土不到位。田间管理简单、病虫害较重、防治不及时等。

2.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比较杂乱,专用型品种少,绝大多数为食用型品种,饲料型、菜用型、工业用品种比较缺乏。

3.认识不足。农户在种植技术上和经营理念上的认识不足,对马铃薯的广泛用途了解不深、不透,对水城发展马铃薯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生态资源多样性了解不多。

三、水城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深耕整地,轮作到茬

整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和基础。深耕整地可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使植株健壮,光合能力、产物增强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据统计,耕深15~18cm时,松土层可达30cm,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cm的,比耕深18cm的可增产63.1%。

马铃薯病害较多,不易连作,也不易在蔬菜茬种植,马铃薯前茬最好是冬小麦和蚕豆,在瘦茬作物胡麻、糜谷、荞麦应多施农家肥,脱毒薯适宜深厚的土层,疏松而湿润的土壤,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膨大。

2.选用优质脱毒种薯

优良品种及其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对马铃薯的产量的贡献率可达60%左右。在水城县区域内大春种植选用威芋3号、5号,宣薯2号、云薯201等中晚熟品种;秋冬种植选用费乌瑞它等早熟品种。

脱毒种薯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在生产中必须选用脱毒的二代、三代良种。二、三代良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耐贮藏,果实集中,块茎大且平整、光滑、适应性强等特性。要结合种植地块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要注意不要在同一地块多品种种植,以防不同病毒互相感染,加快退化进程。

播种前应对种薯进行筛选,尽量选用薯形完整,大小均匀,颜色正常、幼芽粗壮的种薯播种,切块播种可以节约种薯,降低成本,要保证每个切块上带有1~2个芽根,同时用3%的来苏儿对切刀进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切刀传播给种薯,然后用草木灰拌种,促进伤口愈合,兼有施肥的效果,放置2~3天后即可播种。

3.施足基肥

马铃薯施肥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熟腐好的农家肥1500~2000kg,草木灰1000~2000kg,碳氨30~40kg,普通磷肥40~50kg,农家肥料要顺着播种沟施于种薯块茎上,化肥离种薯块茎5~10cm以上,避免烧苗,这种施肥方法集中、高效,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期所需营养。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种应在当地气温基本稳定并达到10℃、土壤10cm处地温为7℃时播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龙场、顺场、滥坝、董地、金盆、南开、发箐等乡镇宜在3月底前播种结束,杨梅、玉舍、纸厂宜在4月上旬前播种结束。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应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其它冬种马铃薯适宜播期为12月下旬至2月中旬。

合理种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产量指标、栽培方式等具体情况确定种植密度。分带轮作:167cm开厢双套双,行距×株距=83cm×20~27cm,保证亩株数在3000株以上;宽厢宽带:266cm开厢4行马铃薯套装2行玉米,4行马铃薯占地200cm,株距27cm,保证亩3500株以上;净作:采用双行起垄宽窄行种植,宽行×窄行×株距=67cm×50cm×27cm,保证亩株数4000株以上。

5.田间管理及防治病虫草害

马铃薯苗高5~10cm,进行第一次中耕浅培土、追肥管理。中后期管理,在结薯期以促为主,重点中耕培土,现蕾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要高培土,使垄高达到20cm以上。现蕾期及时进行排灌管理,若遇大雨要及时开沟排水,保证田间不能有积水,要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宁少毋多。现蕾前,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亩施尿素5~8kg,磷肥5~10kg,钾肥10~15kg;或亩施三元复合肥20~30kg。开花后,不缺肥的地块则不宜再追氮肥,若出现地上部徒长可叶面喷适量施多效唑控制,不宜超过80cm。在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蕾,适量喷施钾肥及铜、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病害、晚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马铃薯瓢虫、蛴螬、蝼姑、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等,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块茎品质。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预防为主,可大减少投入。

田间杂草防除:机械除草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药剂防除杂草应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kg喷于垄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还可用赛克津每15亩使用药1.5kg加水40kg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相关热词搜索: 水城县 栽培技术 马铃薯 高产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