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论构建基于会计控制的企业内部环保约束机制

| 浏览次数:

zoޛ)jiN*'rا*+ڶ*'-ybt^rr) Uj[ v-.'s'%{iMMӍvM8vN9uO^_}׭ӍӾM4_}ݴӭtm4m}m}u|mwM4׏m4^v6ۢhq%)ඉDzM8׳(n6Nuim4__}mOm4mwM:am4ѭFn?iZ"http://www.qzpfhg.com/k/jihua/"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计划、环保投资的决策和投入等一系列环境行为的会计控制。首先,应建立环境保护的理念,将环保观念纳入企业的基本方针,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明确环境保护和财务业绩的关系;其次,应建立考虑环境影响的企业投资评价方法体系,传统的企业投资评价方法没有关注企业的环境敏感性,更为鼓励短期行为,不大考虑环境等风险因素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对拟投资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事项关注较少,不能适应当前法律等环境压力带来的企业氛围的变化,企业的投资评估需要长期的更具有环境敏感性的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的资本支出必须符合企业的环境政策,所有的投资都要符合环境标准,在选择适当投资方案时要分析所有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的数量和质量,全面考虑备选方案环境影响的隐藏成本、负债成本、机会成本、无形成本以及道德成本等,如可能的罚款、监管、清洁成本,良好的环境管理收益和损失,商誉等。

(二)事中会计控制

事中会计控制包括对企业在整个供产销阶段所做出的环境保护活动是否合乎规制、是否遵循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与之相关的环境成本和收益的衡量等一系列会计控制,可以基于价值链的理念将控制的范围从空间上扩展到生产商的上下游企业。

价值链关系的上游是供应商,对供应商实行供应链合作关系管理,可以增强合作者的竞争优势,获得协同效益。现代社会,供应商的业绩对生产商的影响越来越大,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潜在风险(边旭等,2004)[25],不仅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数量、质量、价格等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商生产的好坏、产品成本和质量的高低,其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活动也会对生产商自身生产行为的环境影响起到一定的作用。因而,一个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在制定环境战略时必须考虑上游供应商可能对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其想要实行的环境标准也必须考虑上下游企业。为此,出于自我保护、道德等原因,生产商可以实施供应商环境审计,关注其为生产产品而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环境效果,要求向供应商购买的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应达到该企业的最低环境标准。由于供应商与生产商的合作一般来说是连续的,生产商在选择、评价供应商和对供应商进行环境审计时应体现对供应商的激励。对供应商的具体选择有赖于对供应商的全面评价,评价的核心环节应是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供应商的价格及成本评价、供应商的业务及生产能力评价、质量评价、后勤评价和技术能力评价,还应加入环境影响指标。。

生产商位于价值链关系的核心,对生产商生产流程的环境约束可以采用环境成本会计系统进行控制,Letmathe和Doost(2000)认为环境成本会计展示了企业投入和生产过程的真实成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绩效,而且提供了企业遵循其环境政策和环境相关法规的努力程度[26]。对生产商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可以考虑整个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成本。

首先,是设计阶段的成本约束和控制。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决定该企业在近期是否可以拥有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在研究和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大部分锁定,要想最大减少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在设计阶段就采用环境优先战略,考虑产品生产、消费以及终止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排放和泄漏、包装物使用、残余物处理等环境影响因素,尽量做到为环境而设计,舍弃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设计理念。

其次,是生产阶段的成本约束和控制。企业生产行为的所有环境影响都可以被追溯到物质流和能量流,环境影响成本账单赋予企业更为系统地计划、控制和监管其环境问题的机会。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具体可以采用作业成本会计控制和资源流转成本会计控制来进行。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为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优点是扩展了传统的生产成本中心职能,集中反映由企业组织资源引致的实际作业,该方法将资源费用与其驱动作业密切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明晰责任,反映资源产品的真实环境成本。资源流转成本会计发源于德国的材料流转成本会计,目前已在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基础原理是物质均衡,探讨的是企业的投入、产出(包括产品和废弃物)、泄漏和排放物的物理数量之间的转化均衡。资源流成本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流量管理的手段减轻环境压力和降低成本,该方法从数量和成本两个纬度追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资源流转的实物数量变化,根据资源输入输出原理进行资源全流程物量和价值的核算,其基本核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原材料+新投入=输出端正产品+输出端负产品(公式1)

根据这种方法,企业可以反映各个生产环节废弃物与合格品的比率,找到负产品产生的源头,以采取环境管理措施,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成本和环境污染(郑玲、肖序,2010)[27]。

(三)事后会计控制

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的管理需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按照特定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判断的活动(王化成、刘俊勇,2004)[28]。企业业绩评价可以测评企业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是激励机制的前提。企业内部环保约束的事后会计控制可以通过将企业生产行为的环境影响纳入业绩评价体系来对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评价,考核企业的环保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从而达到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约束和控制。由于企业的环境影响既有财务方面又有非财务方面,既有数量信息又有价值量信息,因此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为真实反映企业的环境业绩,反馈环境信息,可以考虑采用平衡计分卡和生态效率指标对其做出评价。

卡普兰(Kaplan)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思想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纬度建立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权衡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原因与结果、内部与外部,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和战略管理系统(卡普兰和阿特金森,1999)[29]。平衡计分卡以利益相关者最大化为导向,通过指标之间的各种平衡关系和战略指标及核心指标的选取体现出企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王化成、刘俊勇,2004)[28],它一方面可以通过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信息以改善企业的控制与决策;另一方面则可以对组织结构和运作产生积极的调整效应。因此,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可以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与环境业绩。生态效率既是一种环境战略,也是测量这种战略成效的评价方法。世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WBCSD)将生态效率定义为:在提供价格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在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自然资源的耗用逐渐降低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生态效率指标的计算如公式2所示:

生态效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公式2)

如今,生态效率已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管理与对外沟通的有效工具,既可作为改善产品系统的方法,又可作为企业以环境为导向的最佳决策评估模式工具,评估未来发展的可能做法。

五、结语

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既是自然资源的主要耗用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也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解决者,作为一个以逐利为本质的微观经济个体,仅仅依赖政府的环境规制不可能圆满地促进企业实施环境保护行为。从企业内部出发,基于会计控制构建企业内部环保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低成本地保证环境规制遵循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调动企业的主观积极性,将环境问题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形成制度化轨迹。其与政府环境规制及市场竞争机制一起发挥作用,必会有效遏制企业环境行为,保护自然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福斯特•莱因哈特、理查德•维尔特著,李丽、赵正斌、仲晓天译.企业管理与自然环境[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50

[2][美]罗伯•格瑞、简•贝宾顿著,王立彦、耿建新主译.环境会计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86

[3]李朝芳.经济学视野下环境成本的会计内涵:规制驱动抑或责任驱动[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97-101.

[4][美] R•科斯.社会成本问题[A].[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刘守英等译.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58.

[5][美]福里斯特•L.莱因哈特.将环境问题具体化[A].思铭译.企业与环境《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7-52

[6]Porter, M. E. America’s Green Strategy [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1,147(6):168-264

[7]张嫚.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2004,14(4):126-130.

[8]许士春.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波特假说”的质疑[J].国际贸易问题,2007,33(5):78-83.

[9]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A].[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71-440.

[10]张嫚著.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行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0

[11]郭道扬.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会计论坛[J],2003,2(1):1-9,2(2):1-28,2004,3(1):1-27

[12]阎达五、耿建新.会计理论建设和会计工作改革的强大动力—学习“十五大”报告体会[J].会计研究,1998,18(2):1-8.

[13]许家林、王昌锐等.资源会计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50-100

[14][美]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6

[15]郭道扬.论会计的职能与本质[A].郭道扬文集[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50-171.

[16]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EB/OL] http://www.unep.fr/scp/gri/,2010-12-15

[17] [美]保罗•R•伯特尼、罗伯特•N.史蒂文斯主编,穆贤清、方志伟译,黄祖辉校审.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第2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5

[18]Mobus, Janet Luft. Mandato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a legitimacy theory context”.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5, 18(4): 492-517.

[19]郝瑞彬、李子田、王伟毅.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初步研究[J].生态经济,2005,21(10):106-108.

[20]宋小明.会计控制系统功能及对未来会计发展的启示[J].财会研究,1999,20(2):15-16.

[21]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23(4):3-8.

[22]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26(2):60-65.

[23]EPA 742-R-00-002. Enhanc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with Environmental Cost Information: Examples from Commonwealth Edison, Andersen Corporation, and Ashland Chemical [R].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Project, 2000a.

[24]EPA 742-R-00-001. The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 a Practical Guide for Materials Managers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Project, 2000b.

[25]边旭、田厚平、郭亚军.具有激励特征的供应商动态评价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7(5):87-90.

[26]Letmathe, Peter, and Roger K. Doost.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and Auditing[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00, 15(8): 424-430

[27]郑玲、肖序.资源流成本会计控制决策模式研究—以日本田边公司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1):57-61.

[28]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管理世界,2004,20(4):82-91.

[29][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主译.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374-386.

相关热词搜索: 企业内部 约束机制 构建 环保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