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研究生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对研究生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应如何设置进行了探讨。结合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实证会计的发展,将我系的课程内容定位于:以智能化——计算智能为主,以集成化——ERP为辅。研究生科研方向主要是进行财务数据挖掘。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遗传算法;神经网络;REAL模型;COSO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7)12-0091-03

本科生阶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国内外大同小异;研究生阶段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则各不相同。本文结合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实证会计和吉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以下简称我系)的教学实践,对会计电算化方向研究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

如果一定要找出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二者在课程内容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别的话,可以认为会计电算化偏重会计软件的应用,而会计信息系统则偏重信息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但通常没有必要区分,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对二者加以区分,因此无论是叫会计电算化,还是会计信息系统,乃至计算机会计,或是电算化会计,实际上都是同一门课程。

毋庸置疑,会计信息系统(AIS)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子系统,并且最终两门课程将要变为同一门课程,这种合二为一的发展趋势至少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工商管理硕士(MBA)均把MIS而不是AIS作为核心课程,以使学员居高临下、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信息系统;第二,从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升级的历程,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实践来看,其内容也是以会计核算子系统为基础,逐步扩充了供应链、生产制造、决策支持系统以及财务数据挖掘等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集成化的代表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网络化的代表是电子商务,智能化的代表是计算智能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ERP主要包括供应链、生产制造、会计核算等子系统;CIMS主要包括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等;计算智能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遗传算法、遗传规划等;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则是由专家系统和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于一体的系统。

三、研究生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设置

虽然称之为会计信息系统或是会计电算化,但内容实际上应等同于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这样一门内容庞杂的课程,则应将其内容合理分配于本科生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表1是在我系研究生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设置方案。

既然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是统一的,因此研究生阶段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也应体现此发展趋势,并且考虑到会计专业的特点、学生基础,并依托吉林大学商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的优势,将课程内容定位为:以智能化——计算智能为主,以集成化——ERP为辅,兼顾REAL、事项会计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研究以及电算化审计等。以计算智能为主也意味着我系会计电算化方向研究生的科研方向主要是进行财务数据挖掘,即使用计算智能、机器学习、统计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财务危机预测及决策系统构建、公司治理预警研究、最优资产或资本结构研究、供应商选择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审计风险研究等。以下对课程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1.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

由美国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是一类以达尔文自然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变异理论为基础的求解复杂全局优化问题的仿生型算法,它以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为进化策略,对包含可能解的群体反复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学操作,从而使种群不断进化,以搜索到最优解或准最优解,具有简单实用、鲁棒性强、本质并行性等特点。遗传算法包含如下基本要素:(1)染色体编码;(2)适应度函数设计;(3)遗传操作设计,包括选择、交叉、变异;(4)运行参数设定,包括初始群体规模、遗传运算终止进化代数、交叉概率、变异概率。遗传算法不受统计假设约束,处理定量定性变量能力均较强,适用于进行分类研究,例如财务危机预测。

2.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是指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由人工方式构造的,由简单计算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联的网络。最早的形式化神经元数学模型是M-P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于1943年联合提出。人工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通常由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构成,通过学习训练调整,直到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权值阈值。ANN适于进行分类、聚类问题研究,具有自学习、无统计假设、能处理定量定性变量、非线性处理能力和容噪能力强等特点,应用领域极其广泛。

3. 模糊系统

模糊数学诞生于1965年,美国自动化控制专家扎德首先提出用隶属度函数来描述模糊概念,创立了模糊集合论,奠定了模糊数学的基础。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模糊逻辑、模糊推理、模糊规则、隶属度和模糊集合等。模糊系统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能对复杂事物进行模糊处理,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形成模糊神经网络和神经模糊系统,适用于模糊聚类、模糊分类等问题,广泛应用于财务、经济、生物、气象、工程等领域。

4. REAL

1982年7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模型,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REA 表示资源(Resources)、事件(Events)、参与者(Agents),后来加入了地点(Location),变成了REAL模型。REAL是以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或前提的事件驱动处理模式,是基于各种视图的根本——业务过程和事件来构造的,而不是基于用户视图构造的。它采集业务事件(如采购、验收、支付),以及事件涉及的资源(如材料、现金)、参与者(如职员、供应商、银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原始的未经处理的详细数据,存放于包含事件表、资源表、参与者表和地点表的集成数据库中,通过报告工具生成用户所需的视图,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输出可以是固定格式的,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系统中甚至可以不再有日记账、分类账、会计科目、分录等元素,具有多元化采集信息、集成存储、多元化报告输出、实时控制和审计等特点,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

5. COSO

198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等机构共同赞助成立了防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又称 Treadway Commission)。1987年,在该委员会的建议下,其赞助机构又赞助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即COSO委员会(全称为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Commission)。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发布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COSO报告。1994年,COSO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的认可。AICPA也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据以发布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No .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 COSO报告归纳了内部控制制度由五大要素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在1992年COSO报告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在报告方面的相关要求,进行研究扩展,2003年7月COSO委员会颁布了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的讨论稿,并于2004年9月颁布了正式稿。新COSO报告增加了一个观念(风险组合观)、一个目标(战略目标)、两个概念(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3个要素(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并将原来的要素“控制环境”扩展为“内部环境”。因此新COSO报告的8个内部控制要素是: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

6. 其他

至于ERP等内容,由于研究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大学,则视学生在本科生阶段所学情况或增或减。

四、结 论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设置应保证其前沿性和自己的特色,将我系会计电算化课程定位于以财务数据挖掘为主,不但保证了前沿性,同时也是借助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进行会计热点领域——实证会计研究,以突显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顺泉. 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2).

[2] 张志恒,陈旭. 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3] 周春光,梁艳春. 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5-216.

[4] 李雄飞,李军.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17.

[5] [英] 汉德. 数据挖掘原理[M]. 张银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22-224.

[6] [美] 霍兰德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 杨周南等译. 第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01-107.

[7] 储稀梁.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背景、内容、理论贡献与启示[J]. 金融会计,2004,(6).

[8] 朱荣恩,贺欣. 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 审计研究,2003,(6).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内容 会计电算化 研究生 阶段 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