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农村学生,教育资源比较短缺,教育事业与城市相比发展缓慢,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农村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这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的重要科目,在教学中,立足我国新课改背景,注重农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农村学生的未来,也关注到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素养;教学质量
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点科目,面对农村小学的特点,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立足新课标形式,注意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孩子敢于提问,勇于探索,做好课堂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1]。
一、语文素养的意义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运用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能力,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新课标要求农村学生要综合发展,同时语文是学生掌握好其他课程的关键,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首要问题,对农村学生而言,他们所学资源有限,对新事物所见不多,且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工作,因此,学生的教育方面大部分要依靠教师[2]。小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性格和思想可塑性很强,若能在认识能力、思考方向等方面形成好的基础,对下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农村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不足
(一)缺少互动性
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在课堂中教师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只是在不断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具体反映,比如在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时,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划出文中的生词生句,然后进行课文的讲解,当讲到其中蕴含的道理时,教师没有让学生自己先探讨,也没有关注到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表情,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没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学生缺少交流已经是教学中的常态。
(二)教学形式单一
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较为缺乏,教师在讲解可课文时,遇到学生未接触到的新事物,教师只是按照书本给学生讲解,比如在学习《画杨桃》时,有的农村学生没有见过杨桃,对课文理解也不全面,不能多角度观察杨桃,但是如果教师借助视频等多媒体进行讲授,学生则能更加全面理解课文,也能提出自己对所看杨桃的不同问题。目前来看,教师还是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在评价学生时分数是唯一参考标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业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分数而照书本机械给学生灌输知识[3]。
三、解决措施
农村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课堂中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活跃课堂气氛,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成长;同时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精神,脱离应试教育,不以分数论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注意多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具体对策如下:
(一)引导学生积极提问
小学生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十分强烈,且有探究欲望,这种好奇心是学生激发创造力的原始动力,并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一旦有好奇心,便要交易适当引导,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提出问题:大自然的声音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有鸟叫声,河水声,刮风声音,学生回答的都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接下来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除了这些人能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教师这时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当发现学生疑惑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哪些声音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比如超声波,次声波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在教学受经济的限制,所见事物有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在语文学习时,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学生在解决时可以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做好引导,让学生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
(三)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害怕提出的问题不对而遭到同学教师嘲笑,没有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在课堂上,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提出问题的引导者,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学习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思考,进行辯论,营造课堂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灵活性的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新颖性需求,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在农村的推进,农村小学教学问题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生年龄小,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同时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疑问,但有的学生羞于提出问题,对自己的疑问不敢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进行教学,不唯以分数论,重点创设一个轻松的提出问题意识的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更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践行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蒋玉霞. 加强问题意识培养,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J]. 情感读本, 2019(12).
[2]洪远清.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提问能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6(6期):13-13.
[3]冯世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问题意识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77-79.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小学生 语文 意识 培养上一篇:指导本科生课程论文选题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费马大定理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