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知名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项目投资分析案例
——对某化学纤维厂的经济评价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毛盛勇)Tel:63266600—28172
提示:在实践中,要对一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广泛的分析、论证和评价,通常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由于本课程定位于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教材内容涉及工业项目投资分析,房地产项目投资分析、金融投资分析等多个方面,不可能将每一方面的全部内容都容纳进来,因此本课程仅对工业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几个主要方面(市场分析、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作了简要的介绍。学员在阅读本案例时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本课程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多,在理解上稍有些困难。这没有关系。我们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实际案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它使大家对教材前几章的内容加深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它使大家对工业项目投资前期的可行性分析有一个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学员在实践中如有机会参与某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还应参阅其他有关的专门书籍。
一、项目概述
某化学纤维厂是新建项目。
项目生产国内外市场均较紧俏的某种化纤N产品。这种产品是纺织品不可缺少的原料。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一定数量的进口。项目投产后可以产顶进。
主要技术和设备拟从国外引进。
厂址位于城市近郊,占用一般农田250亩,靠近铁路、公路、码头,交通运输方便。靠近主要原料和燃料产地,供应有保证。水、电供应可靠。
该项目主要设施包括生产主车间,与工艺生产相适应的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工程以及有关的生产管理、生活福利等设施。
二、基础数据
该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诸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了最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数据如下:(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生产规模为年产2.3万吨N产品。产品方案为棉型及毛型二种,以棉型为主。
(二)实施进度
项目拟三年建成,第四年投产,当年生产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70%,第五年达到90%,第六年达到100%。生产期按15年计算,项目寿命期为18年。
(三)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及依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是依据1988年原纺织工业部颁发的《纺织工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规定》进行编制的。引进设备价格的计算参照外商公司的报价。国内配套投资在建设期内根据国家规定考虑了涨价因素,即将分年投资额按年递增率6%计算到建设期末。固定资产投
资估算额为42542万元,即工程费用34448万元,其他费用3042万元,预备费用5052万元,三者之和其中外币为3454万美元。外汇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当时(1992年6月份)公布的外汇牌价1美元=5.48元人民币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按国家规定本项目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5%,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值为2127万元=42542万元×5%。
(3)建设期利息估算为4319万元,其中外汇为469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见附表1—1。
2.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估算,是按分项详细估算法进行估算,估算总额为7084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见附表1—2。
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42542+2127+4319+7084
=56702万元
3.资金来源
项目自有资金(资本金)为16000万元,其余为借款,外汇全部通过中国银行向国外借款,年利率为9%;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部分由中国建设银行贷款,年利率为9.72%,流动资金铁70%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年利率为8.64%。
投资分年使用计划按第一年20%,第二年55%,第三年25%的比例分配。
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见附表1—3。
(四)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全厂定员为1140人,工资及福利费按每人每年2800元估算,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320万元(其中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
三、项目财务效益分析
(一)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N产品年产2.3万吨。考虑该产品属国内市场较紧俏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仍呈供不应求状态,经分析论证确定产品销售价格以近几年国内市场已实现的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市场价格,每吨出厂价按15400元计算。年销售收入估算值在正常年份为35420万元=15400元/吨×2.3万吨。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按国家规定计取,产品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率为14%,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增值税的7%计取,教育费附加按增值税的2%计取。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值在正常生产年份为2689万元。
年销售收入和年销售税金及附加的估算见附表1—4。
(二)产品成本估算
根据需要该项目分别作了单位生产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总成本估算正常年为23815万元,其中经营成本正常年为20454万元。
单位成本估算见附表1—5—1,总成本费用估算见附表1—5—2。
成本估算说明如下:
1.为了与产品销售价格相对应,所有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燃料动力价格均以近几年市场已实现的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价格。特别对占比重较大的原料A进行了分析论证,该种原料在市场上趋于供求均衡,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均衡状态变化不大,所以采用的预测价格是现行市场价格,每吨到厂价按5100元计算。
2.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部分费用除土地费用进入固定资产原值外,其余费用均作为无形及递延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建设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为46558万元[= (42542+2127+4319) -1700-730],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年限为15年,预计寿命期末固定资产残值为2563万元,年
折旧额为2933万元[=(46558-2563)÷15]。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见附表1—6。
无形资产为1700万元,按10年摊销,年摊销费为170万元。递延资产为730万元,按5年摊销,年摊销费为146万元。
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计算见附表1—7。 3.修理费计算
修理费按年折旧额的50%计取,每年1467万元。 4.借款利息计算
长期借款利息计算见附表1—8。生产经营期间应计利息和汇兑损失计入财务费用。
流动资金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正常年应计利息为428万元=7084×70%×8.64%。 5.其他费用计算
其他费用是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费用。为简化计算,该费用按工资及福利费的250%计取,第年约为797万元=2800元×1140人×250%。
土地使用税每年为70万元。 其他费用共计每年为867万元。
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使用价格依据见附表1—9。 (三)利润总额及分配
利润总额及分配估算见附表1—10。利润总额正常年为8916万元。所得税按利润总额的33%计取,特种基金和盈余公积金分别按税后利润的25%和10%计取。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见附表1—11—1。根据该表计算以下财务效益分析指标: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为12.27%,财务净现值(i c =12%时)为676万元,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7.72%,财务净现值(i c =12%时)为1630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说明盈利能力满足了行业最低要求,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以考虑接受的。
所得税后的投资回收期为9.26年(含建设期),所得税前的投资回收期为7.8年(含建设期),均小于行业其准投资回收期10.3年,这表明项目投资能按时收回。
2.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见附表1—11—2,根据该表计算以下指标: 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4.10%
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i c =12%时)为2808万元。 3.根据损益表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计算以下指标:
%
16%100708443192127425428916
%
100=?+++=?=
总投资
年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
%
21%1007084431921274254211605
%
100=?+++=?=
总投资
年利税总额
投资利税率 该项目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大于行业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税率,说明单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达到了本行业的平均水平。
%
56%10016008916%
100=?=?=
资本金总额年利润总额
资本金利润率 (五)清偿能力分析
清偿能力分析是通过“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的计算,考察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并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期。
资金来源与运用计算见附表1—12。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计算见附表1—13。 偿还借款的资金来源,本案例为简化计算,在还款期间将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全部用来还款,但在进行实际项目的还款计算时,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
由于项目没有外汇收入,偿还外汇借款是项目投产后以1∶6的比价购买调剂外汇按7年等额还本、计算利息。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在投产后按最大偿还能力计算还本付息。
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借款偿还期(从借款开始年算起)为8.08年(见附表1—8),能满足贷款机构要求的期限。项目具有偿债能力。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该项目作了所得税前全部投资的敏感性分析。基本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17.72%,投资回收期从建设期算7.8年,均满足财务基准值的要求;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不定因素的变化,分别对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销售收入作了提高10%和降低10%的单因素变化对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见表1—1。
高或降低最为敏感,经营成本次之。敏感性分析图见图1—1。
-10 0 +10 不确定因素变化率
图1-1 敏感性分析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销售收入和经营成本对基本方案内部收益率的影响曲线与财务基准收益率的交点(临界点)分别为销售收入降低约11%和经营成本提高约17%,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才低于基准收益率的水平。
2.盈亏平衡分析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其计算公式为:
%
39%
100268918228354205587%
100=?--=?--=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年可变总成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年固定总成本
BEP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39%,也就是年产量达到0.90万吨,企业就可以保本,由此可见,该项目风险较小。
盈亏平衡图见图1—2。
图1-2 盈亏平衡图
从上述财务效益分析看,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其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其准投资回收期,借款偿还期能满足贷款机构要求,从敏感性分析看,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可行的。
四、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是在财务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国家发布的参数。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是按定价原则自行测算的。
(一)效益和费用范围的调整 1.转移支付的处理
以下三项费用均属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不作为项目的费用:
金额(千万元)
(1)该项目引进的设备、材料按国家规定缴纳的关税及增值税。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国民经济来说,无实质性的费用支出。 (3)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土地使用税。 2.关于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的计算
该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通过技术培训、人才流动、技术推广和扩散,整个社会都将受益,这种效果在影子价格中没有得到反映,理应计为项目的间接效益,但由于计量困难,只作定性描述。
(二)效益和费用数值的调整
由于效益与费用范围的调整、涉及外汇与人民币换算时以影子汇率代替官方汇率以及对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用影子价格代替财务价格等原因,将导致效益与费用数值的变化。现在财务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对调整的项目分述如下:
1.对投资调整
固定资产投资由42542万元调到36309万元。
(1)建筑工程费用的调整。按影子价格换算系数1.1对财务评价的建筑工程费用进行调整。由3466万元调到3813万元。
(2)设备购置费的调整。从引进设备费中剔除关税及增值税;用影子汇率代替官方汇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即用5.48×1.08=5.92元进行调整;用贸易费用率6%代替财务评价设备购置费中的贸易费用率进行调整;引进设备国内运费所占比重较小,没有进行调整。
国内配套设备影子价格换算系数为1。运费所占比重较小,没有进行调整。 设备购置费由22331万元调为18848万元。
(3)安装工程费用调整。从引进的材料费用中剔除关税和增值税;用影子汇率代替官方汇率等,使安装工程费用由8615万元调为7440万元。
(4)其他费用的调整。该项目引进设备的软件费用所需外汇用影子汇率换算为人民币,致使该项费用由1321万元调到1427万元。
其他费用中的土地费用应予以调整。该项目占用的土地为一般农田,土地费用的教育处,彩项目占有土地在整个占用期间逐年净效益的现值之和,作为土地费用计入项目建设投资中的方式,具体计算如下:
项目建设期3年,生产期15年,共占用农田250亩,该建设用地位于黄淮海区。经分析,在一年期间小麦与花生可以兼种,查表得每计小麦的净效益为139/亩·茬,花生每亩地的净效益为602元/亩·茬。这样,最大经济效益NB 0为139+602=741元/亩·茬,在计算期内年净效益增长率g=31%,社会折现率12%,项目寿命期n=18;由于NB 0根据1990年年初的统计数据计算,项目开工期为1992年,所以t=2。
①每亩土地的机会成本为:
亩
元/698903
.012.0)12.01()03.01(1)03.01(741)1()1(1)
1(18183
1
0=-++-?
+?=-++-?
+=--+g
i i g g NB OC n n t
土地机会成本总额=6989元/亩×250亩=175万元
②新增资源消耗的计算。在新增资源费中,由于没有拆迁费用,经测算其他新增资源费用和土地机会成本相当。新增资源费也按175万元计取。
土地费用总额=175×2=350万元
将350万元作为土地费用,替代财务评价其他费用中的土地征购费用612万元。 其他费用由3042万元调至2907万元。
(5)由于采用了影子价格,而扣除设备材料涨价预备费。 调整后的分年投资计划见表1—2。
表1—2 调整后分年投资计划 单位:万元
(6)流动资金的调整。流动资金由7084万元调整为6263万元。
国民经济评价投资调整计算见附表1—14。
2.经营费用的调整
根据投入物影子价格的定价原则,对附表1—5—1投入物中占比重较大的物品进行了调整。调整项目如下:
(1)外购原料A为非外贸货物,该种货物只要发挥原有项目生产能力就能满足供应,所以按其可变成本进行分解,以确定原料A的影子价格。原料A的单位可变成本和调整后的耗用金额见表1—3。
①原料a为非外贸货物,在国内用途很广,属短线产品,经测算其影子价格换算系数为1.2,调整费用为4036元。
②原料b为外贸货物,其到岸价为470美元/吨,影子汇率5.92元/美元,贸易费用率6%,用影子价格重新计算的该项费用为:470×5.92×1.06×0.19=560元
③原料c考虑所占比重较小,不予调整,取其财务价格。
④外购电力。该地区电的影子价格查表得0.2181元/度,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电费为:0.2181×665=145元
⑤外购燃料煤。该项目所在城市煤的影子价格(包含贸易费用)为133.05元/吨,用影子价格计算的燃料煤费用为133.05元/吨×2.2吨=293元。
⑥水和其他项目不予以调整。
以上各项单价中包含了运输费用难以单列,故不单作调整。
通过①~⑥各步计算,得到原料A的影子价格为5285元/吨,由于原料A直接供货,不经商贸部门,所以不考虑运费及贸易费用。列入附表1—15中的影子价格就是5285元/吨。
(2)原料B为外贸货物,到岸价为447美元/吨,由于项目地处港口,运费忽略不计,贸易费用率6%,故用影子价格计算的费用为:447×5.92×1.06=2805元/吨
(3)原料D为非外贸货物,且为长线产品,经测算影子价格换算系数为0.91,按其计算的费用为:2400×0.91=2184元/吨
(4)电费按电力影子价格0.2181元/度进行调整。
(5)外购燃料煤的调整。项目所用动力煤热值为5000kcal/kg,且项目距供煤单位较近,故直接用项目所在城市煤的影子价格133.05元/吨(含贸易费用)计算煤的费用。
(6)其他各项不予调整
国民经济评价经营费用调整计算见附表1—15。
相关热词搜索: 知名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 案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