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我国最大的林木产区之一,虽然在60年的时间,大小兴安岭成材林被砍伐掉了92%,但即使是这样,今天小兴安岭仍有着森林总蓄积量2.49亿立方米。坐落在小兴安岭怀抱中的伊春市,以86%的森林覆盖率,当之无愧成为祖国的“林都”。
我曾两次计划去伊春,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行。总算缘分够深,第三次我终于站在了小兴安岭的腹地。此时正值盛夏,全国各地一片高温警报,而伊春还保持着令人惬意的凉爽,让我幸福,令人嫉妒。
走进伊春
到机场接我的是伊春市委宣传部的谭景涛老师。在伊春地区,他是摄影专家,伊春的风光拍摄景点,基本没有他不知道的。行车途中,很多宣传伊春的广告牌都用的是他的作品。沿途,谭老师向我介绍着伊春的风貌,比百度详细,比谷歌生动。
位于黑龙江东北边境的伊春,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行政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400万公顷,辖1市(县级),1县,15个区,17个林业局,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林业城市,在全世界也排名靠前。小兴安岭纵贯伊春全境,由于长年过度砍伐,小兴安岭的森林面积已经减少到了让人揪心的地步,伊春市领导主动提出并呼吁停止对小兴安岭森林的砍伐,逐步恢复林业面积,所以无论是伊春的地理位置还是发展理念,都显得弥足珍贵。我说伊春是“最后的小兴安岭”,意义也在于此。
在林木环绕的公路上奔驰了1个小时,我们到达伊春市的西林区。这一路林木苍翠,空气清爽,有人说在城市居住久了的人来到林区是洗肺,我看这哪是洗肺啊,简直就是洗脑,很多洁净的想法是不可能在污浊的空气中产生的。
在西林,我结识了一个可爱可敬的团体,他们都是“伊春市西林区老树皮摄影协会”的成员,退休干部、在职员工,专业记者,发烧影友,他们中的很多人把摄影这门爱好,玩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从他们的照片中,看到了很多精彩,但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为了这些精彩所付出的努力。听说他们又要自驾车去西藏采风了,遥祝他们丰收归来。
西林短暂停留后,谭老师带我继续南行。天将中夜时,我们到达南岔留宿,为的是第二天一早赶到带岭大箐山拍摄日出云海。大箐山高12D3米,是小兴安岭的第二高峰。夏季,正是拍摄云海日出的季节,在伊春当地摄影人的作品里,大箐山的片子很多。一层层远近不同的云海下,是晨光透射过的红松林,日出的金光一缕缕洒向大地,远处的山林不时浮出云层,又马上淹没在云海中。不过要等到恰如其当的云海却不容易,我内心暗自祈求了一夜的云海,没想到祈求过度了,早晨上山一片迷雾,原本很唯美的希冀,变得诡秘,略带萧杀,难免联想到《寂静岭》中的疑似场景。
在大箐山上拍摄云海的话,黑龙江电视台差转站微波转播塔为影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站在塔上可以收录进更为宽广的内容。大箐山上还有风力发电车,早晨的阳光投射到风车上也是很美的画面。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看着当地摄影师的片子臆想出来的,因为刚才说过了,大雾已经弥漫了我的双眼。
车盘山而下,雾气也渐渐蒸发,我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身处山林的感受。路的两边是不同种类的林木,针阔叶混杂。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藤条灌木遍布整个山野,想想如果是秋天,该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在一处溪流边,谭老师停好车要去拍流水。我们在胳膊大腿上喷好驱蚊剂,穿戴得密不透风才敢走进丛林。夏天,丛林里有一种小蚊虫,当地俗称“草爬子”,细如蝼蚁,但可到人后却很要命。走在齐腰深的灌木中,每一步都要小心,在我看来,丛林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在这里,眼睛失去了极目远眺的功能,身体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摆脱挡在你身前的羁绊。
在小兴安岭,在伊春,最为著名的就是红松,红松又名果松,属于松科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材质轻软,不易变形耐腐能力强,适用于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等。由于红松的生长周期极度缓慢,一颗碗口粗细的红松,年龄没准比我还大,所以在合理砍伐的同时,种植和保护也成为关键。为了让我更深刻体验红松的种植过程,谭老师专门带我参观了一个苗圃。苗圃里是各种品种不同的松树,不过它们可不是高大粗壮的树林,而是像菜地一样低矮的幼苗。等这些幼苗长成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我开玩笑说这里的工人恐怕永远也不会失业。
汤旺河之晨
告别大箐山,我们要从伊春的南部驶向伊春的北边。那里有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
一路我们经过了很多的林场,还有带岭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和位于金山屯区的金山鹿苑。我去年到长白山的时候,曾经结识了当地的一位摄影师,他常年关注中华秋沙鸭,拍摄了很多图片和视频资料。中华秋沙鸭,是雁形目中唯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物种,与大熊猫等齐名,为中国国宝,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子遗物种,距今已生存了二千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数量极其稀少。
金山鹿苑则是一处风景怡人的休闲景区。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淙淙,山清水秀,田园牧歌,有梅花鹿,马鹿等珍贵鹿种500多头。这里既有人工养殖,又利用了天然山场和自然环境,在天然的山谷,溪流,草地中放养鹿群,配以人工辅助管护饲养,使鹿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原始的野性。在伊春,鹿确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就在汤旺河我住的宾馆前,都能见到当地人喂养的梅花鹿。
该说到重点了,汤旺河就是我这次伊春之行的重点。说实话,之前我没有对汤旺河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类似的“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也去过一些,大多感觉不过尔尔,但这次真的不一样。
汤旺河国家公园包括石林景区,风灾遗址、火灾遗迹、越橘园、湿地等十大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我此次只去了石林景区和风灾遗址。石林景区紧邻松花江下游的主要支流——汤旺河,河水由北而南流经乌伊岭新青、红星,五营,上甘岭友好伊春,美溪、西林,金山屯,南岔浩良河等区镇,至汤原县新发村北2公里处汇入松花江。清晨,我们驱车到石林景区拍摄日出,曲折南下的汤旺河散发着袅袅薄雾,从水面升腾到半空,把远处的白桦林一隔两段。浅浅的霞光从云层中透露出来,渲染着这个夏日灿烂的基调。
但我们没有时间停留,我们要在日出之前赶到石林地质公园。从公园的后门,有
条小路可以将车直接开到山上,山顶有座76米高的观景塔。乘电梯上去,听觉、视觉,温度甚至连心胸都马上变得不一样了。首先给听觉带来的压迫就是狂烈的风声,还有温度的骤降。还没来得及适应听力上的变化,视觉的震撼接踵而至,我见识过浩瀚无边的大海,也领略过漫无边际的沙漠,但被群林环绕,360。的视野内都是苍翠的森林,这是第一次。站在观景塔上就像身处绿色海洋中的一座孤岛,鸟儿就在身边飞翔,云就在手边游荡。居高俯瞰,即使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难免会有恐高的症状。
这一路,谭老师几次提到“大风灾这个地方,也就是前文说的风灾遗址。2008年8月5日,一场罕见的强风暴雨袭击了这片林区,瞬间风力达到惊人的13级。大片松林被拦腰折断,受害面积为1400公顷,最为严重的是二青河林场损失了49公顷的红松原始林。这场风灾是由于历史上的过度砍伐,导致这片红松成为没有依靠的孤岛,所以才会被摧毁,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为了记住历史上的教训,汤旺河区保留了这个风灾遗址,并对外开放。我对这个略带哀伤的景点很感兴趣,所以在谭景涛和汤旺河宣传部长王立柱两位老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此地。就在我们到达时,原本艳阳高照的晴空,突然黑云压来,紧接着下起了雨,这让原本就有些死寂的场景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上一篇:潜水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