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乡村振兴战略论文1500字四篇 乡村振兴的论文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0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精选四篇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偏整理了2020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精选四篇,希望能帮助到⼤家。
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九⼤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作进⾏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作做出的⼀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建成⼩康社会的⼀项重要任务,意义⼗分重⼤。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做到“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貌也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盾⽐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差距较⼤,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空巢”和活⼒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作指明了⽅向。
⼗九⼤提出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提⾼农民收⼊,缩⼩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明⽣活,⼀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地制度改⾰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谋划,稳步推进。在加⼤政策倾斜的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资产资源,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作,下⼒⽓壮⼤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
作为⼀个涉农⼯作者,贯彻落实⼗九⼤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个时间节点⼀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精神全⾯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
我是⼀名⾦融专业的⼤学毕业⽣,回乡创业之前在⼀家知名通讯公司做业务员。2009年,因为母亲⽣病,我放弃20万元年薪的⼯作回到⽼家松林村,种植银⽿和⾷⽤菌。2012年,我成⽴了黔江区义相⾷⽤菌种植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产模式,村民以⼟地⼊股成⽴股份合作社,实⾏集中经营、抱团发展。2017年,我创办的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种植银⽿2万袋,纯收⼊70余万元,带动当地建卡贫困户增收2500⾄3000元。我觉得,年轻⼈在农村⼴阔的天地中⼤有可为,⼤有奔头!当看到周围群众也跟着富起来,我也感受到了⾃⼰的价值。
这么多年在乡村,⼀直有个问题在⼼中萦绕,那就是如何发挥松林村的固有优势,从有限的⼟地资源中获得更⼤的收益?绿⽔青⼭,就是⾦⼭银⼭,这是我这⼏年在农村的深切体会。我所在的邻鄂镇松林村海拔1100余⽶,⼭⾼坡陡,⼈均耕地少,冬天寒冷,实施机械化耕作的难度⾼,村民收⼊主要靠外出打⼯。在我看来,向绿⽔青⼭要效益,利⽤闲置的⼟地资源,依托良好的⽣态环境发展⼭地特⾊效益农业,是当前⾼⼭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前段时间,我有幸作为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列席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领导⼩组会议,当听到会上提出“⽣态振兴要在统筹‘三⽣’空间上精准发⼒”“发展⼭地⾼效农业、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时,我倍感⿎舞和振奋。
接下来,我想在发展⽴体效益农业⽅⾯进⾏探索,如将⽟⽶、⾼⼭马铃薯与冬桃进⾏套种,同时发展林下⼟鸡养殖,实现“⼀块⼟地、多次收益”。依托⾼⼭⽓候发展菊花种植和特⾊⾷⽤菌产业,利⽤农户废弃的稻草、⽟⽶芯、⽟⽶秆,按循环农业的现代化⽅式⽣产⾷⽤菌并利⽤烘⼲脱⽔⽣产菊花茶,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突出⽣态绿⾊特⾊,以“康养”市场作为产品的主攻⽅向,打造“容仙”⽣态产品品牌。着⼿打造1000亩菊花基地,建设集赏菊花、饮菊花茶、吃农家菜为⼀体的乡村旅游点,建设⼀个有影响⼒的⽴体效益农业⽰范基地。
发展要依靠乡亲,发展成果要惠及乡亲。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让我和乡亲们对未来的信⼼更⾜了,只要我们团结⼀致,共同努⼒,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宏伟⽬标指⽇可待!
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领导⼩组会议上,陈敏尔书记提出乡村⽂化振兴要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对于乡村⽂化振兴,我深有体会。
有了精⽓神,才有真⼲劲。乡村振兴既要看村民们的钱袋⼦⿎不⿎,更要看精⽓神⾜不⾜。2013年8⽉,我开始任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党总⽀书记。进村之初,我带领村民们每⽉开展“通安⼤讲堂”,让他们⾃⼰谈村⾥的⼤事、议村⾥的⼤事、定村⾥的⼤事;开展“五星级⽂明户评选”,以好家风带动好乡风;每周开展“送⽂化进院坝”,让喜闻乐见的⽂体活动覆盖全村;开放有4000余册书籍的“农家书屋”,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树苗”⼯程,帮助留守⽼⼈、妇⼥收粮⾷,辅导留守⼉童做作业;和村民⼀起制定红⽩喜事公约,倡导⽂明乡风……刚开始,村民们对这些活动不理解、不认同,甚⾄说“差不多就⾏了,做这些难道还挣得到⾦⼦。”我⼀边听着,⼀边⼲着,短短半年,通安村就变了,村容整洁、村风⽂明、社会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民们从“不买账”到主动参与,做事更起劲了,产业发展推进起来也顺畅多了。
乡风和煦,才能百业振兴。参加乡村振兴报告团,更加坚定了我要在乡村好好⼲事创业的信⼼和决⼼。下⼀步,我要在全村继续加强精神⽂明建设,培育特⾊⽂化品牌,以⽂化⾼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是组织实施“美丽乡村·通达陶都”基层宣传思想⽂化⼯作创新⽰范点建设,将党建、纪检、宣传思想⽂化建设等内容融⼊其中,⼤⼒开展党的⽅针政策宣讲。⼆是提升农民⽂明素养,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培育优良家风、⽂明乡风;培育乡贤⽂化,弘扬善⾏义举;举办“梦想课堂”专题培训,在⾃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管理中涵养现代⽂明素质。三是保护和发展具有地⽅特⾊、民族特⾊的乡村优秀传统⽂化,带领村民们充分发掘通安村“陶⽂化”底蕴,传承农耕⽂明精髓,培养乡村⽂化⾃信;依托宋窑、刘家拱桥两个制窑遗址,精⼼打造集陶艺制作、陶艺体验、陶⽂化传播为⼀体的“特⾊民宿”陶艺村。
乡村⽂化振兴,需要⼴⼤乡村党员⼲部和群众共同努⼒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持和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致、共同努⼒,⼀定会让农民群众⽣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持和道德滋养!
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四
“四⽉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我有幸到百年名校——交通⼤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次⽂化之旅,⼀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些思考……
党的⼗九⼤报告中⾸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建成⼩康社会、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作的总抓⼿。⽽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实现产业兴旺、⽣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化。
⽂化是⽣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望得见⽔、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绿⽔是我们耐以⽣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古以来就讲究遵循⾃然法则⽽⽣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态⽂明观,让⼈们懂得“仁民爱物”,发⾃内⼼崇尚⾃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绿⽔。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脉和故⼟⽂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位⼉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野⽂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推动乡村⽂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化是产业兴旺的⾦钥匙。乡村产业⽆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娲故⾥,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化内涵,整合品牌⼒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红袍⼀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是健康和⽂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化内涵。⼀个地⽅的历史积淀、⽓候环境、风⼟⼈情、饮⾷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个地⽅的地域⽂化,⽽这种⽂化带给⼈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的精神体验。譬如,有⼈喜欢“⼤漠孤烟直”的苍凉,有⼈喜欢“海上⽣明⽉”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挖掘本地的地域⽂化,让每⼀个来平利旅游的客⼈感受到这⽚⼟地与众不同的魅⼒。
⽂化是乡风⽂明的约束⼒。“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九⼤报告中指出,要“深⼊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化蕴含的思想观念、⼈⽂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化展现出永久魅⼒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边榜样的⼒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化凝聚⼈⼼、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内⼼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化权益,提⾼乡村⽂体活动质量,让⼴⼤村民在丰富的⽂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化,“刚柔交错,天⽂也;⽂明以⽌,⼈⽂也。观乎天⽂,以察时变,观乎⼈⽂,以化成天下。”⽂化是有形的,更是⽆形的,它⽆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活⽅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和活⼒,有了青⼭绿⽔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2020乡村振兴战略论⽂1500字精选四篇
相关热词搜索: 乡村振兴的论文 振兴 乡村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