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质量量化管理办法是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现实手段之一。本文从江浙地区和云阳县现行学校制度的剖析中去解读成功的价值取向、寻找缺失的教育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借以改善学校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成功学校的教学质量制度建设是基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提高、教师的团队协作、教师的主动发展的。其发展方向是要把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把制度的规范性与管理的人文性结合起来,体现学校效能的“增值”特性。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价值取向; 团队协作 ;教育民主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管理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化而针对教育过程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学校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越来越被细化,而作为管理模式之一的量化管理办法正被各级各类学校广泛采用,并且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最近,以钟启泉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的价值和一个模型构想,强调了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性和质量保障作用,其目的是“向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报告”。强调了质量检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教师教学质量量化管理制度仍然是有意义的。笔者对江浙10所著名中学、本县23所普通中小学的教育调研中,有93%的学校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和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定提高的学校考核制度中的核心制度。
教师教学质量量化管理制度实践中,江浙名校和云阳县一般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管理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外显特征:云阳县学校的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都往城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聚集,在江浙地区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好的学校与区域优势的联系不太明显。以江苏吴江市为例。办学质量最好的高中震泽高级中学在吴江市区与浙江嘉兴之间的农村乡镇上,最具影响力的江苏省模范初中青云中学、桃源中学在吴江市区与浙江乌镇之间的农村乡镇,省级示范学校9所,分布在全市的各个城镇,都没有明显的城乡分别的特征。城镇的学生(尤其是低差生)择校到农村就读的现象很普遍。据苏州市教育局领导介绍,学校均衡发展是苏州教育的一个特点。很显然,江苏优质学校的均衡分布,有益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益于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良性特征呢?除了历史文化的积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外,与区域内学校教育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和学校文化建构的整体水平无不有紧密的关系。在本文研讨的教学质量量化评估制度建设中,江浙学校制度与我县制度的分水岭就在均衡发展、整体提高的学校管理意识上。
随着量化管理制度在基层学校的广泛运用, 量化管理制度建设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都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关注。近两年,对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理论论述比较多,但走进学校来研究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实践层面上的却不多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理论很难走进学校的管理实践。在笔者的调查中,自觉运用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去指导学校实践的校长不到20%。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成功的学校校长,往往都具有自觉学习教育理论的习惯,并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本研究试图从成功学校的案例解读中,给一般学校尤其是云阳县的学校提供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案例参考,并希望对学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
1.面向全体学生学业成绩的价值取向
案例:江苏青云中学教学绩效评估及奖励方案(节选)
获取资料时间:2003年9月。
方案使用时间:2003年6月至今
学校文化背景:江苏省有“北学洋思、南学青云桃源”之说,江苏教育界有“青云现象”之美誉。苏南的校长们说起青云桃源有不可逾越之感。学生中有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孩子,有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报刊社的领导的子女,有南京大学、南京师大、东南大学等高校教授的子女,还有省市级政府领导的孩子。校长陈荣华,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学术带头人,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4本。
江苏青云中学教学绩效评估办法
(1)教师个人教学绩效
考核项目。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的“三率”,即优秀率、良好率、低分率
“三率”界定及计算。实考学生总人数的前30%,中60%,后10%分别为优秀率、良好率、低分率。“三率”的计算办法(略)。
“三率”的赋分办法。把全校各学科的“三率”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按表赋分。
设定控制范围数。其界定为全校各科的“三率”与第一名的差距超过某设定值(历史差距表),则该班该科的赋分由行政会议讨论确定。 比如及格率,政、语、史、地与第一名在1个百分点内、数、理、化、英在1.5个百分点之内 视为同一个名次;超过若干个百分点,则视为严重的教学事故,需要对班级教学和管理进行针对性研究并采取措施。
教师得分。学科教师每期满分100分。按上面方法赋分,其中期中、期末的权重为40%、60% 。
评价说明:由于初三按A、B、C三种程度分班,考核时按同程度班级之间的比较。但不同程度的各科分数的差距应在指标数范围以内,若差距太大或太小,则降级考核。C类班级的合格率超过90%,此时AB类班级中若有不合格学生,则降级考核。其他具体情况由教务处和校长室研究决定。
(2)团队总分奖励。
设班级总数的二分之一为奖励总数;共设三等,奖分分配,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设分配权重(年级不同权重不同)。
奖励办法。按个人的考核分数,根据学校的实际财力的支付能力由学校行政会议集体讨论确定发放金额。
案例分析
制度的目标是促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制度考评前后给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
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目标主要看后进生,这是江苏学校的共性特征。在学生分班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表现出了与我县学校的差异。江苏的许多学校与我县学校不同的是,他们都按学生成绩平均分配班级,少数学校在毕业年级适当分层。 在笔者调研的江苏、浙江10所学校中,桃源中学按学生要求学科竞赛的学科相对集中分班,但学生总分是大致均等的;青云中学初三最后一学期有分层教学,但都有层级目标要求,并且各层级之间有“制度捆绑”。往往是后进班给优生班施加压力。在教师安排上,后进班同样安排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常常还会出现后进生考试成绩考在优班前的现象。青云中学、桃源中学的学生中考合格率、三年巩固率(接近100%)一直位居苏州市前列,这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江苏近几年蜚声中国教坛的洋思中学、2005年江苏高考状元学校栟茶中学都依靠学生整体成绩提高的教学质量理念而走向了成功。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理想”。栟茶中学的制度目标主要看后进生,“学校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休学,更不让他们辍学。学校给每一个班级定目标,目标能不能实现主要看后进生。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和教师都把后进生看作自己的‘宝贝’,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精力和关爱。每年高考之后,通过声讯台查分,班主任一般只查平时最后的几名。”校长姚止平说:“说到高考成绩,因为是一个整体力量显示,所以我们几十个班级考下来以后,班级和班级之间,学科和学科之间都是比较平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距,这就是团队力量的最好体现。”(2)所以栟茶中学就提出了“平等教育的理念”,就是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不管他成绩好与差,家庭条件好与差,在这里都要受到平等的教育,也就是我们绝对不放弃一个学生,凡是进入学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让他成功、成才。
相关热词搜索: 量化 教学质量 管理制度 案例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