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台湾原住民图腾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趣味和文化象征性。图腾应用于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美感价值和所象征的文化意涵,如何能在现代设计中使文化传统在创作中提升。文章分别对百步蛇图腾和人像图腾的图饰语言做了详细论述,分析了百步蛇图腾在金饰设计中的应用和人像图腾在木艺设计中的应用,展现了设计师如何使图腾结合材质、工艺、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以期为同行在民族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图腾;现代设计;应用;台湾原住民
检 索:.cn/qkimages//ysjl/ysjl201505/ysjl20150540-1-l.jpg" />
百步蛇在金属饰品中的图饰语言以它独特的排列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有五中排列方式:单蛇两个单元向左右排列;双尾蛇两个单元向左右排列;双尾蛇三个单元向中心排列;双尾蛇四个单元向中心排列;连续排列后的单元体,截取部分形式作为创作图纹。百度蛇图纹用以上方式反复排列而形成平面图案。该原理来源于文化中的概念:百步蛇的头不宜向下,向上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蛇纹排列也表达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的意思,同时,代表酬神敬拜的意思。该构思的图纹设计排列概念尊重传统的设计原则。
2.百步蛇图腾在金属饰品中的应用
以“依.饰”作品为例,饰品名《坠饰、摆饰》,借用人与衣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之意,象征人依存文化之意,在饰品中体现文化内涵。材质为925银、黄铜、红铜。该作品的构思来源于排湾族传统服饰造型,简化缩小成可佩戴的饰品,领口的部分设计成穿过皮绳的地方,在饰品的左衽和中衽处,采用单头双尾蛇单元体重复以左右方向延展重组的二方连续图纹,饰品中心嵌入的点状黄铜犹如传统服饰上的纽扣,充分运用了金属材质颜色的变化,红、白、黄层次分明,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图1)
以“蛇生1”作品为例,饰品名《坠饰》,作品构想来至于排湾族神话——蛇生说。相传太阳生下红、白两卵,由百步蛇孵化,生出男女两神,男女两神结婚后生下的子嗣,成为排湾的祖先。材质为925银、黄铜、黄眼石。作品以卵作为想象,取蛇破壳而出的姿态,将破壳的部分运用双尾蛇连续排列图纹的样式来设计,并配以虎眼石镶嵌,表现蛇破壳而出窥探人间之意。饰品充分运用金属与石头的材质与颜色形成的对比与反差,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审美趣味。(图2)
以“羽化”作品为例,作品构想来至于鲁凯族神话,相传百步蛇越年长,其体形就越来越短,最后长出羽毛,化作天上的雄鹰,所以百步蛇身上的图案,跟雄鹰的羽毛相似。该作品以神话故事作为创作灵感来源,取羽毛流动的造型,搭配蛇纹传统图案,象征文化终能像雄鹰一样有着美丽的羽翼,能翱翔天际。材质为925银、黄铜。在造型上将羽毛的形象抽象化,结合雄鹰羽毛,白步蛇纹饰和双尾蛇连续排列图案,设计组合后制作完成。饰品充分运用了金属材质白色和黄色产生对比与变化,来增强作品的视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图3)
以“神话”作品为例,饰品名《别针》,作品构想来至排湾族原住民图像,太阳纹以及百步蛇纹皆是族群识别的图腾符号,排湾族和鲁凯族物质文化中,源于原住民的神话传说,这里选择应用敲花压花的技巧处理质感,一敲一压的完成作品,以诠释对于祖灵的神圣敬仰。材质为925银、水晶钻。作品形式跳脱了传统原住民雕刻上所常见的三角几何图形样式,将太阳纹与百步蛇纹转化为一种流线动感的形态,试图增加图案的生动性,并应用硫化染黑的方法增添“神话”的神秘气氛。
以“原生源”作品为例,饰品名《别针》,作品构想来源于排湾族社会中,百步蛇象征尊贵,兰花也是,作品结合两者的意向,诠释了两种不同文化共存相依的现状。材质为925银、钢针。作品将背景部分处理平淡不立体,将重点的呈现放在制作立体的百步蛇纹及兰花上,并放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使其在视觉中呈现较为重要的位置,主体突出有吸引力。
以“旋绕”作品为例,饰品名《别针》,作品构想来至蛇盘绕在树上的姿态,简化而成的形式。跳脱椭圆形、圆形等较为完满的造型,以期在造型上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材质为925银、猫眼石、钢针。作品利用形式的设计原理,制作两个造型相似,质感表面完全不同的菱形,应用平行排列的效果整体延长作品的视觉想象空间,象征不停传承的美感内涵。
以“蛇生2”作品为例,饰品名《坠饰、戒指作品》,构想源至于创生神话故事,以蛇纹为主要元素,在形式上将蛇抽象化为曲线的形态,置于作品的中央位置,周围以圆形图案反复延伸于外围。材质为925银、黄铜、孔雀石。在媒材的选择上中心的蛇纹以925银为主,外围图案以黄铜为主,在构图和色彩的选择上皆以蛇纹为主体。
蛇纹图案在饰品和物件上的呈现,应用对称,连续、反复、渐层等完形美感的形式原理设计蛇纹,把重新设计过的蛇纹图案通过再演绎的方式应用于金属饰品中,丰富作品的层次感,使之呈现繁复的美感。通过金属材质来表达设计者对于祖先的敬仰和对传统艺术形态的认同,从他们的神话故事到信仰,从信仰看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蛇纹不仅仅是传达讯息的符号,更跨越了千年来到这个时代向世人展现他的美好,设计者以金属媒介创作的方式,诠释了设计者对蛇纹的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人像图腾的图饰语言与在木艺设计中的应用
(一)人像图腾文化概述
人像是排湾族、鲁凯族传统浮雕最特殊的表現方式,代表权威与族领袖专利。人像是台湾原住民最具代表性的图纹象徵,据说为了纪念曾经教导他们种植、造船、及捕鱼的一名勇士,而在各式器物上裝飾这种纹饰。在排湾族传统中,人像图腾多数表现为团队首领猎杀首级之后凯旋归来,或者是众人集体猎杀人首的猎杀场面。从较早期的浮雕、刺绣,到现在广泛地使用于各种艺术品或原住民风味的器物、衣饰等,都离不开这类重要纹饰。艺术所表现的题材一方面与排湾族的原始宗教和神话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题材的选择也表现了艺术创作者个人的价值观。
(二)图腾在木艺设计中的应用
人像图腾作为排湾族主要图腾文化之一,其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是有目共睹的,但如何将其符号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在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基础上,以创新的面貌重新诠释和再演绎,给观者新的视觉美感和审美享受,是创作者和设计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人像木雕立柱”为例:在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内,运用人像图腾木质浮雕装饰立柱,图腾正面像造型应用了比例结构、对称、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人像双手举起于胸前或及肩,生殖器官明显等特征,在面部造型处理中仅用一条倒“几”字形曲线描绘眼睛与鼻子,人物的手脚被简化为几条并列的直线,形成样式化造型,象征意义的丰富性对应着视觉符号的丰富性,并配以重彩绘之,造型古拙朴素、粗犷豪放。人像图腾被视为家里的守护神,凡是家族中有重大事情需要決定,便到雕像前问卜,在这里表达对祖先、头目的崇拜与尊敬和对族人保护的意思。(图4)
以“人像木雕装饰墙壁”为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符号化夸张的几何风格给老房子增添了浓郁的原住民风味,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和张力,在带有人像纹饰的复合样式中,位于视觉中心代表祖先的人像被有意夸大表现,和位于下方的百步蛇纹和陶壶纹相呼应,与周围环境形象鲜明对比,意在强调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敬,也象征着图腾能庇护族人,通过比对突出主体的威严感。结合木材的纹理和自然美感,以立体浅浮雕方式造型。作品风格质朴,线条简洁流畅,并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营造出原始自然朴素的休闲氛围,同时传达了深刻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给观者带来良好的审美感受。(图5)
以“人面木雕装饰人像”为例,作品应用曲线描绘人物轮廓,人物面部五官简化为夸张的曲线,夸张的手法,对眼、眉、鼻、嘴、耳等部位均进行拉伸和几何处理,线条高度提炼和概括,面部中前额、眼睛、眉毛、鼻子、耳朵和下巴等部位均配有彩色琉璃珠链作为装饰,运用了对比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整体造型装饰意味突出,颜色鲜艳明亮、层次丰富、对比强烈,配以木材质的古拙质朴,其装饰风格与美感意涵在人像造型中完美呈现,是原住民文化、精神和内涵的显现。
以“人形纹的浮雕门板”为例,作品中住屋正门右门框立着女长老像,左边立着男长老像,都运用圆纹雕刻的表现手法,在母系社会的卑南族代表了女尊的现象。视觉形式多层次结构,纯粹夸张简化的几何造型的分布于描绘均有主次之分、层次清楚。主要表现在祖先人物造型和百步蛇造型中。将其放置画面最中央的位置,或放置在器物表面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使其处于第一个层次上。
以“门板图腾饰板”为例:门板上的人物造型被夸张、简化,给人一种神秘怪诞之感。样式化的造型可以使族人产生认同感和敬畏感。家屋门板上用男女祖先像做装饰,右边圆腾为女士,左边圆腾为男士,门板都以整块木材以立体方式雕刻出来,表示对族人和祖先的尊敬,代表主人身份、地位与权势,同时有保佑家人平安之意。此类门板具有固定的风格特征,男女祖先性别明显,且造型呈现样式化风格。
以“装饰门店”木质立体雕刻造型为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艺术形式给老房子增添了浓郁的原住民风味,白鹿人物置于横梁上,右边门框立着女长老,左边门框立着男长老,作品应用立体雕刻手法使门面装饰呈现复古的风格,符号化的夸张几何风格,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和张力,这些人形元素传达了深刻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给观者带来良好的审美感受。
通过比例结构、对称、重复、符号化与程式化等表现手法,以及形式中的二元法则,秩序法则等多种艺术形式和图饰语言,对人像图腾进行重新排列和演绎,使木艺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表现了原住民族的文化内涵,发扬了原住民族的传统精神,同时使木艺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古拙朴素、原始粗犷、神秘夸张等的创意风格和审美趣味。
结语
台湾原住民图腾通过新的图饰语言,有创意的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图腾风格,使这种独特的图腾艺术在多元社会中,以现代设计形式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占有一席之地。透过对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够引发观者的感受,有助于对原住民文化传承的理解;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图腾除了是形式美感的意向表现,所象征的更是其所依存的文化意涵,包括对祖先的崇敬,对万物的尊重,对自我原初的感受,更感性的思维去体验传统文化所传承的美感内涵,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增强了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尽自己一份力。
本文为设计者和创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如何守护好属于原住民自己的那份独特、淳朴、灵性与原创的艺术特质,以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呈现图腾纹饰的特殊美感;另一方面在保持传统工艺与运用新材质、新技术、新科技之间寻求解决之道,在延续图腾传统艺术装饰基础上,传统技法如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进而创作出既具有古朴美感又贴近大众生活的作品。透过新的创作设计形式,缅怀过去的文化传统,让设计者构架出与祖先文化沟通的桥梁,让传统与现代产生一种新的对话,为传递文化内涵,对民族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一些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 万煜瑶.原住民百步蛇纹饰应用于金属媒材至创作研究[D]. 台东:国立华东大学民族艺术研究所,2009.6
[2] 黄术文.原住民部传统图腾艺术应用于木艺创意设计——以台东卑南族图腾为例 [D]. 台中.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系,2007.6.
[3] 王博.台湾排湾群诸族人形造型艺术特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3.
[4] 施翠峰.台湾原住民身体装饰与服饰[D].国立历史博物馆,2004.
[5] 张峻.台湾原住民旅游品设计实务探析[J].包装工程,2013.8,17-20.
[6] 王之敏.传统吉祥图腾的意象研究[D].成大中文所,2000.
[7]曹春楠.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服饰图案艺术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
相关热词搜索: 图腾 原住民 台湾 为例 人像上一篇:2016巴塞尔全解析
下一篇:竹刻工艺产品的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