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和发工钱。碰到节假日,他就到工地当义工。有时,他还骑着摩托车,到砚峰山下的市场采购大米、猪肉和蔬菜,忙得不亦乐乎。在李闻海亲力亲为的带动下,工人们群策群力,少花钱多办事,很快就把淡浮院的主殿建起来了。然而,到这时,80万元用完了,淡浮院的工程面临窘迫局面。李闻海与郭老商量,想办法到世界各地向潮人“化缘”。得道多助。在郭老和李闻海出面游说下,爱国侨领庄世平、陈伟南、谢国民、陈有汉、苏旭明、陈汉士、李景河等各界热心人士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潮州淡浮院第一期建设工程终于基本竣工。这时,郭老郑重其事发来公文,委任李闻海为潮州淡浮院院长,并亲自为他选了“砚峰山人”的雅号。
交泰
当了院长,李闻海感到责任不轻。淡浮院的基础建设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该建成什么样的淡浮院?淡浮院拿什么东西展示于人?淡浮院在社会上该如何定位?这不得不让李闻海考虑再三,不敢怠慢。
这时,李闻海已被任命为汕头市旅游局局长,而且干得非常出色,把汕头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然而,为了集中精力办好淡浮院,他不得不辞去旅游局局长的职务,出任泰国正大集团副总裁,以便密切同泰国的来往,他担任潮州淡浮院院长就更加名正言顺,也更能集中精神考虑淡浮院的大政方针。
就在淡浮院主殿动工之初,人们惊奇地发现,地下的土居然呈现两种颜色,左为红土,右为黑泥,呈阴阳交泰之状。按《易经》的说法,所谓天地交泰,是生动吉祥、时运亨通的象征。李闻海将此事告知著名学者隗芾,并征求主殿的命名,隗芾毫不犹豫,说大殿就叫“交泰殿”好了。后来潮州淡浮院顾问、国学大师饶宗颐来淡浮院考察时,也说交泰殿这个名字好,名就这样定了下来。决心把潮州淡浮院建成综合性文化博物院的李闻海,把交泰殿作为陈列中泰两国文物,交流中泰文化的神圣殿堂。他要大家把体现中华文化和泰国文化主体精神的文物拿到交泰殿陈列,并互为交融。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而“龙生九子,个个不同”。除了老四和老六以外,其余在这里都有活龙活现的形象。在大殿门口,是巨型的神龙石雕。石雕长9米,宽4.8米,重30多吨,从山下运到山上,就花了一个月时间。大殿的正门,是深浮雕《二龙戏珠》。在大殿的前后墙两侧,嵌有两个圆窗式的装饰图案,这是《神龙治水》图。四条巨龙,口喷清泉,飞流直下,气势磅礴。这些巨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令人感到威严而亲切。
佛像,特别是小乘佛教的佛像,是泰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2004年1月5日,泰国把国王钦赐的一组玛哈蒙空金佛像作为泰国文物赠送给潮州淡浮院。包括主佛在内的八尊佛像被安放在交泰殿的正前方。中国的龙和泰国的佛像,和谐相处,意味着两国的文化在此交泰生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泰殿的中泰两国文物不断增加,日见充实。《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是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收藏家协会视为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研究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物珍品。可是,北京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知道潮州淡浮院交泰殿广为收藏中泰文物之后,也送来了这个难得的宝物。
儒家、道家、释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综合性文化博物院为己任的李闻海,理所当然地把“三家”纳入自己的视野。于是,他在潮州淡浮院内安置了佛学创始人释迦牟尼塑像、儒学创始人孔子塑像和道学创始人老子出关大型石雕。他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佛家、道家和儒家一起,成了中华文化的骨干,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这三位差不多同时代的思想家、圣人,三家的学说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潮州淡浮院所追求的目的应当是:有文化内涵,无门派限制。
点睛
然而,潮州淡浮院收藏的最著名文物,应当属于广东省政协书画艺术交流促进会与泰国(钦赐)淡浮院合建的“中国历代书法碑林”。这个有别于西安碑林的南碑林,由启功、饶宗颐任顾问,吴南生任总策划,林兴胜任总监制。作为潮州淡浮院院长的李闻海,理所当然地成为总承办人。
李闻海不负众望,和郭丰源一起,积极向海内外的潮人筹集款项,并监督碑林第一期工程的施工。从1996年11月动工,到1999年春竣工,历时三年,碑林第一期工程终于顺利完成。这时,潮州淡浮院已初具规模,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精心构筑的人文气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初步成为潮州规模大、品味高的文化胜地。从此,前来潮州淡浮院的游人络绎不绝,叶选平、张德江等中央和省的领导人看了之后都大加赞赏,泰国枢密院大臣陈国光、泰国前国民议会主席米猜、泰国前副总理威莎努和泰皇基金会秘书长素密博士等泰国政要及知名人士和历任中国驻泰国大使纷纷前来参观。潮州淡浮院已成为联结中泰文化和人民友谊的纽带。与此同时,潮州淡浮院还设立砚峰书院,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是粤东首家非学历民间书院。书院本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原则,将“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书院的学风。创办以来,多次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文化展览和中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等。书院已成为北京大学EMBA授课点,让来自海内外的学员,了解和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领略修身、养性、做人的道理。
不过,2002年3月潮州淡浮院第二期工程奠基以后,筹款工作碰到了不小的困难,先是郭丰源先生仙逝,然后是亚洲金融风暴发生,都大大影响了筹款工作。于是,第二期的碑林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为了维持潮州淡浮院的正常运作,李闻海不得不拿出自己的工资来支付日常开支,保证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时来运转,到了2008年,广东省政协拨款200万元支持潮州淡浮院碑林的第二期建设工程。当吴南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闻海时,李闻海当即如释重负。随后,碑林第二期工程迅速动工。仅仅过去了10个月,工程便顺利完工。至此,整个潮州淡浮院大功告成。李闻海这时掐指计算了一下,潮州淡浮院从开建到完工,一共投入了一亿四千万元,而只有200万元是国家拨的款,多不容易啊!
2009年11月17日,“中国历代书法碑林”落成庆典在潮州淡浮院隆重举行。参加庆典的有原司法部部长邹瑜、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以及一批泰国贵宾。广东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林雅杰在庆典上首先介绍了碑林的概况。他说:“碑林精选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历代书法碑刻及名家书法真迹,一共320多件,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简牍书、隶书、章草及草、楷、行诸体,涵盖了书法史上多种主要重要风格流派。其中明清以后部分,大多是未曾发表过的名家书法珍品,因此格外珍贵。”他还说,碑林被称为“石刻的中国书法史”。这种具有学术价值的史卷式碑林,在中国碑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还指出,碑林的建成不仅是潮州市文化建设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全省乃至全国书法界、文化界值得庆贺的喜事。而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则在庆典上说:“看到这些书法,我们仿佛在与前贤对话。我来到这里就感到一股强烈的气场,书卷的气场,艺术的气场,正气的气场。孟子讲,要善养吾浩然之气。我想人生的浩然之气就要在这样的场合修炼。”
是的,“中国历代书法碑林”在潮州淡浮院所有文物中,就像是点睛之笔,艳压群芳。
比翼
事情还得回到1998年。这年9月,记者和北京、汕头一批人士,应郭丰源先生的邀请访问泰国,写了一篇题为《淡浮院和郭丰源》的通讯,被《南方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先后刊载。想不到事隔12年后,记者竟又写下这篇《潮州淡浮院和李闻海》。历史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然而,泰国(钦赐)淡浮院和潮州淡浮院决不是魔术师的道具,它们是真实的两座历史丰碑。他们虽然分为上篇和下篇,但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他们在弘扬中泰文化和中泰友谊方面比翼齐飞,互为照应,已经作出和将要作出巨大的贡献。
历史将永远铭记郭丰源和李闻海这两位潮汕之子所付出的智慧和心血!
相关热词搜索: 潮州 淡浮院 李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