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德雷克如是回答:不是,仅在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 万个文明世界。
那么,宇宙中哪里才有地球人的遥远兄弟呢?
①云遮雾障“外星人”
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那它们可能是什么样子?
②太阳系原始生命
除地球外,如果太阳系还有其他星球可能存在生命,那它们在哪里?
③不肯露面的“地球兄弟”
如果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那地球的兄弟在哪里?
④地球的“不速之客”
UFO和麦田怪圈是智慧外星人与地球人联系的证据吗?
云遮雾障“外星人”
如果有外星生命存在,那它们是什么样子?
许多人相信,在宇宙中存在外星人,而且比地球人智慧得多,文明程度也高得多。有科学家还把地外文明想象为三种类型,分别称作Ⅰ型文明、Ⅱ型文明和Ⅲ型文明。其中,Ⅰ型文明是能控制本星球的文明(地球文明就属于这种初级文明),Ⅱ型文明是能掌握恒星周围行星系统的文明,Ⅲ型文明是能够掌控整个星系的文明。拥有高级文明的外星人能向外界发射信号进行联络,能建造并乘坐高级宇宙飞船——UFO(不明飞行物,又称飞碟或幽浮)穿越浩瀚的宇宙空间来到地球上。在这种想象之下,扑朔迷离的“飞碟”事件便出现了,并且传得沸沸扬扬。
“小绿人”就是人们想象的一种具有高度智慧和文明的“ 外星人”。何谓“ 小绿人”?在宇宙深处,有一个奇怪的星球,它的物质很稠密,引力特别巨大; 星球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具有极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高度智能化; 这里的“人”不需要体力劳动,财富是是靠“人”的聪明才智生产、创造出来的, 因此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头脑特别发达,身材特别矮小; 它们不像地球人那样依靠动植物为生,而是像植物那样直接利用恒星的光能制造营养, 所以它们的皮肤呈现绿色,宛如树叶。这种“人”体形小且身体呈绿色,所以被称为“小绿人”。
其实,至今关于外星人的所有描述都是地球人想象和杜撰出来的。科学家指出,外星生命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许当我们按图索骥寻找地外生命的时候,外星生命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太空。所以,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思维来认识外星生命。
前不久,美国宇航局邀请了一些行星专家、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考虑什么动物能在宇宙深处生活,请他们根据居住区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勾画一下动物的模样。专家们各抒己见,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外星人,结果从能凝结成块的生物到大头矮身的小矮人都有,看来他们对地外生命形态的看法很不一致。
最近,两名澳大利亚学者提出,寻找外星生命的踪迹并不一定非得到其他星球上去找,我们身边可能就有外星生命形式存在,外星人也许就在我们中间。不要以为它们是长着臭虫眼睛的怪兽,它们只不过体内带着外星生命的基因而已。我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带有外星生命成分。
事实上,外星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目击者”眼中的外星人大致分为3 种:一是矮人型,身高不超过1.35 米,大头,无耳,前额突出;二是巨爪型,手是巨型大爪子,手臂特别长,浑身发光;三是飞翼型,会飞,面孔像地球人,两耳又长又大,很像电影中的蝙蝠侠。科幻作品中的外星人种类更多,如绿色小人、发光的人、独眼巨人、蝙蝠人、昆虫人、蜥蜴人、巨大的原生质团块、猫头爬行动物,以及7.5 厘米高的地精等。
而在科学家眼中,外星人是建立在生命起源机制(例如地球生命起源机制)、天体物理学和化学条件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演示和对天体条件的观测,科学家指出,如果真有外星人存在,生命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过程。一个星球上如果有某种生命,它必须是以复杂的有机分子(即含碳分子)为基础的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成具有活力的系统,而且是能促进系统生长和再生长的系统。不管外星人是什么模样,它们必须是主要由氮、氢、氧、碳这4 种化学元素为基础构成的。
相关链接>>
“生命大厦”的“砖石”
天体生物学家指出,生命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生存。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在地球上,从南极冰下湖到沸腾的太平洋海底喷泉,无处不存在生命。这些生命虽然所在的区域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土地”,都含有构筑“生命大厦”的“砖石”。这些“砖石”见下。
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氮、氢和氧,其他如硫、磷、钠、钾、镁等都是构筑“生命大厦”的“辅料”。碳有能力形成长链状分子,构成有机分子支架,所以碳是重要元素。氢和氧元素能以各种不同方式与碳元素结合,还能化合成水分子,所以在“生命大厦”中氢和氧是不可或缺的。氮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同碳元素结合。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大分子是很稳定的。
液态水多数科学家有一个共识: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少不了液态水。不仅地球生命需要它,地外生命也一样。液态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最好的溶剂。为了发展生命,简单的化学物质必须溶解在溶剂里,在那里进行化学反应,结合成较复杂的化学物质,最后结合成蛋白质。
能量几乎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地球上最原始的动植物是从太阳紫外线辐射中摄取能量的,其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获得。人类和其他动物则依靠吃植物得到能量。因此,地球上一切动植物最终都是依靠太阳能为生的。
除此以外,坚硬的石质表面、一定的大气、适宜的温度也是地球生命所必需的。
太阳系的原始生命
除地球外,如果太阳系还有其他星球上有生命,那它们在哪里?
太阳系里有3 类行星,分别是气体巨行星、矮行星和石质行星。气体巨行星由于没有固体表面,因此没有孕育生命的温床,即使有生命,也只能飞翔在大气中,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发现飞翔的生命。矮行星位于太阳系边陲的柯依伯带内,是一些“冰行星”。由于离太阳太远,温度太低,矮行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只有在像地球这样的石质行星上才可能找到生命。
在太阳系的石质行星中,除地球外,还有水星、金星和火星。水星因为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不允许生命存在。金星适合生命栖息,但它周围包围着厚厚的硫酸云和浓密的二氧化碳,有很强的温室效应,它的表面温度高到500℃,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科学家认为,除地球外,太阳系中最有可能隐藏过或正隐藏着生命的星球有火星、木卫二和土卫六。
火星:有无生命仍不定
火星是石质行星,它在许多方面跟地球很相似。
1. 两者表面温度很接近。虽然现在的火星表面温度低于0℃,但过去的火星却可能是温暖和潮湿的,或许还有繁盛的有机物。
2. “火星全球勘测者号”飞船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流水的痕迹,“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上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水是孕育生命的重
要条件,火星上既然有水,就意味那里可能有过甚至现在仍有生命存在。
3. 火星上有大气。虽然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得多,而且没有臭氧层防护太阳紫外辐射,但在几百万年前火星大气层还是比较厚的。
4. 火星有石质表面,生命能够很方便地找到立足点。在石质表面上,生命也比较容易得到食物,因此无需飘浮在大气中。
5. 火星像地球一样有白色极冠,两者的季节性变化也相似。虽然火星极冠上大部分的冰是干冰(冻结的二氧化碳),但也可能有水冰。所以,火星也像地球一样,可能存在水的循环。
正因为这两颗行星有太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习惯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行星”。但为什么火星上至今不见生命存在或存在过的证据呢?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因为受不了气候的骤变,火星早期的原始生命都死掉了。如果真是这样,就会有生命化石留下来。于是,科学家千方百计寻找火星生命化石。1996 年,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找到了火星原始生命的证据,这就是ALH84001。这是一块在地球南极找到的陨石,经研究认为是从火星上飞来的。在ALH84001上,的确存在着不甚清晰的有机物痕迹。不过,有些科学家对这个“有机物痕迹”提出了质疑。
木卫二:地下是否有海洋
木卫二是一颗大小与月球差不多的卫星,环绕木星运行。偶然一瞥,它是一个死寂的世界,荒芜的表面结着厚厚的冰,整个表面覆盖在冰层里。然而,“伽利略号”飞船拍摄的照片表明,它的表面下具有异常的特征——全球覆盖着复杂的线状“网络”,类似于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据此,科学家推测,在它结冰的表面下存在一个巨大的液体海。如果木卫二表面下确有液体海,就一定有热源阻止它结冰。另一方面,木星卫星上应当含有早期生命所需的一切化学物质,如果木卫二表面下有海洋,就有可能出现生命。
创造生命是需要能量的,那么热源从哪里来?来自潮汐力。木星和它的63 颗卫星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木星系统,木卫二是这个系统的一员,在系统的引力作用下围绕木星运行。由于系统内部天体引力是随时变化的,所以作用在木卫二上的引力也随时变化,这样就产生了潮汐。潮汐力加热了木卫二内部的核心区域,使其温度上升。如果潮汐力足够强,能把木卫二的核心周围区域加热到较高温度,使那里的冰融化,甚至使海底含有“火山热液口”,那么卫星表面就会出现裂缝,喷出温暖而又营养丰富的水。在地球上,海底热液口附近存在许多简单的生命形式。在木卫二上情况是否类似?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美国宇航局计划发射“木卫二轨道站”飞行器,用机器人去寻找木卫二的地下生命。
土卫六:早晚都会有生命
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稠密大气的卫星。土卫六大气里有橘黄色的雾,其成分与地球大气相同,主要是氮,也有甲烷、乙烷和其他有机分子。所以,土卫六的大气与地球上生命开始时期的大气很相似。有人形象地说,今天的土卫六就像40 亿年前的地球。
但两者也有不同。土卫六是一个寒冷的世界,表面温度低到-180℃。在那里,水结成冰,任何化学反应都变得很缓慢。所以,在今天的土卫六上,发展生命的机会很小。不过,这种情况并非与生俱来,在很久以前,土卫六或许比今天温暖得多,曾经有液态“海水”在表面流淌,这种“水”可以养育有机生命。当土卫六开始全面结冰时,这些生命形式可以在表面下生存下来。然而,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任何生命(假如真的存在这样的生命的话)都不能依靠遥远的太阳提供能量,而只能靠土卫六“海洋”里的化学物质为生。
从地球上是看不到笼罩在雾霭里的土卫六的,只能用两种方法测量,一是用雷达测量,二是用空间探测器深入到它的大气层里面去探测。第一艘土卫六探测器是“惠更斯号”,它在2005年1 月14 日登上土卫六表面。传回的照片显示,土卫六表面似乎有运河一样的“排水系统”伸进黑色的湖内或海中,暗示土卫六似乎存在生命。不过,也有科学家指出,土卫六虽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以外表面有流体的唯一地方,但这里没有水,湖内的液体是甲烷和乙烷。根据科学家对碳12 和碳13 比值的测量,土卫六大气中缺乏产生生命的碳12。因此,至今无法证明今天的土卫六上面究竟有没有生命存在。
然而,就算今天的土卫六上面没有生命,几十亿年后也应该会有。届时,太阳将变成一颗红巨星,体积膨胀约50 倍,土卫六表面温度将因此上升到-100℃左右。这时,由水和氨的混合物冻结成的表面将会融化,土卫六就有可能出现生命或新一轮生命。
不肯露面的“兄弟”
如果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那么地球人的兄弟在哪里?
有人问:“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德雷克如是回答:不是,仅在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 万个文明世界。那么,宇宙中哪里才有地球人的遥远兄弟呢?
太阳系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又有哪些呢?起初,科学家以地球上的生命过程为探索地外生命的样板,认为生命诞生和繁衍应该具备以下全部条件:有坚硬的石质表面,有大气层,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这样的条件在恒星上不具备,因为恒星表面温度太高。以太阳为例,其表面温度高达6000℃,不用说生命不能生存,就连地球上最难熔化的钨丝,到了太阳上也要化为“蒸气”。
因此,科学家认为,只有围绕一些恒星运行的行星上才有可能孕育生命。这些恒星不能是温度很高的“早型星”(处在演化早期的恒星),因为它们的紫外辐射太强;也不能是能量不足的“晚型星”(处在演化晚期的恒星),因为这种星的寿命长度达不到生命进化所需的时间(亿万年)要求。只有在类似太阳的中年恒星周围运行的行星上,才可能存在生命。
既然生命应该只存在于中年恒星周围的行星上,那么,除了在太阳系行星上寻找地外生命,还应该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上去寻找。如何寻找太阳系外行星呢?天文学家从太阳系内行星围绕太阳转得到启发,把目光瞄向太阳型恒星。
可是,仅在银河系中,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太阳型恒星)就多达约750 亿颗。茫茫“星海”中,如何才能找到一颗围绕恒星转的行星呢?须知,这样的行星的“母星”(行星绕着转的恒星)比行星本身要亮几十亿倍!在恒星周围寻找行星,简直比在光焰无比的原子弹爆炸光焰中寻找一只萤火虫还难!在这里,天文学家的老办法——用望远镜观测不灵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测量行星在母星上产生的效应。
一颗作轨道运动的行星在其母星上会产生两种效应。首先是恒星位置移动。恒星都是在平滑的椭圆形轨道上绕它所在的星系中心缓慢运动的,如果恒星周围有不止一颗行星绕着转,它们合成的引力就会猛然把恒星拉出它的平滑轨道,使它在绕星系运行的轨道上出现微微摆动。天文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摄动”。测量出摄动大小,就可以判定行星大小及其到母星的远
近。第二种效应是星光变化。恒星发射的光线是固定的,然而当一颗行星在恒星前面通过时,就像月球遮住太阳光发生日食那样,部分星光被遮住,恒星就会变暗。这种情况被称为“行星掩星”。测量行星掩星时恒星亮度的变化,就能知道有没有行星环绕恒星作轨道运动。
1995 年,利用这些效应,瑞士天文学家梅奥和奎洛兹首先在飞马座51 星周围找到了一颗行星。这一发现犹如一股冲击波,冲开太阳系外行星的樊笼,使它们一个个来到人间。仅十多年时间,就有240 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进入天文学家的视野。它们中大多数是质量和木星相近的气体巨行星,轨道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接近它们的母星,叫做“热木星”。热木星并非生来就靠近母星,它们是后来才迁移到母星附近的。另一类则在比较扁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
在太阳系外行星上并非都有生命存在,生命只可能出现在地球型行星上。所以,寻找太阳系外生命不是寻找普通行星,而是寻找地球型行星。但是,在目前发现的240 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还没有一颗是像地球这样的较小的石质行星,而都是较大的木星型行星。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地球型行星,而是地球型行星较小,不容易被探测到。
电脑模拟表明,热木星是在行星系统发展初期形成或迁移到母星附近的,如果一个正在成长的行星系统能够保持有足够尘埃,能够十分缓慢地形成地球型行星,那么在已知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中,就有一半能在“可居住区”(环境条件适合生命存在的空间地带)内形成质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在较扁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行的气体巨行星系统,通常不存在地球型行星。但是,有1/3 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能在居住区内形成质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只要气体巨行星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不离开轨道,它们产生的行星系统就和太阳系类似。
有关研究表明,在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中并不缺乏地球型行星。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打算在今后10 ~ 20 年内,派遣两艘飞行器寻找地球型行星。欧洲空间局的飞行器叫做“达尔文”,用6 架1.5 米望远镜进行观测。美国宇航局的飞行器叫做“地球型行星发现者”。这些飞行器升空时,地球型行星恐怕就会向我们招手了。
相关链接>>
极端环境下的地球生命
20 世纪70 年代,“阿尔文号”潜艇在太平洋海底考察火山口系统时,发现在暗无天日的海底高压火山口附近,竟然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包括蟹、蛤和管虫等。尤其令人惊异的是,从火山口流出的滚烫流体里存在细菌。这些有机物的生命力极强,能在250℃高温下繁殖,在没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利用热能和化学能生存。
这些能适应严酷环境的生命不仅出现在海底火山口周围,在冰山顶上也有。几年后,科学家在遥远的瑞典森林里,发现在几千米深的地壳下面也存在有机物的痕迹。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几个研究小组在其他地方的地下1000 米深处找到了微生物,其中包括在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底的钻探得到的丰富的有机物。众多的发掘表明,在地表以下直至几千米深的地方,似乎遍布微生物。
这些生活在很深的地下的有机物被称为“适温有机物”或“超适温有机物”。遗传基因告诉我们,“适温有机物”是活化石,代表最古老的血统。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一直流传至今,保持了几十亿年没变,一些科学家把它们当作生命诞生之初的指示器,认为最初的有机物生活在很深很热的地底下。地球在38 亿年前遭遇了彗星和小行星连续猛烈撞击,这些有机物因为生活在很深的地底下,因而避免了一场又一场劫难,最终生存至今。这一发现,对我们探索太阳系天体上是否有生命以及生命的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不速之客”
UFO和麦田怪圈是智慧外星人与地球人联系的证据吗?
宇宙中真有像“小绿人”那样的外星人吗?真有那样高度智慧的文明吗?如果有的话,UFO 和麦田怪圈是否就是外星人在和地球人联系的证据呢?
UFO :仍有一些说不清
自然界有些现象让人捉摸不透。例如,在地球上空经常出现一些叫做UFO 的不明物体。这是一些尚未查明、尚未识别的空间飞行物,它们能飞,形状像盘子、雪茄、碟子等,因此又被称为“飞碟”。UFO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第一个报告UFO的文献资料出现在19 世纪中叶,但直到20 世纪40年代罗斯韦尔事件之后UFO才成为热点新闻。
UFO是存在的,但问题在于它们是不是外星人派来同地球人联系的飞船。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是”和“不是”。有人认为,UFO 就是外星人的飞船,理由是:已经发现许多太阳系外行星围绕恒星转;外星人的技术远远超过我们,因而允许它们有效地进行星际旅行;我们现在接受爱因斯坦理论,但这个理论可能是错的,将来可能找到更加先进的理论,允许物体超光速旅行;世界上有几千张照片显示UFO 是外星飞船,而且目击UFO 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人在目击UFO 地区的周围发现了奇怪的证据——飞船登陆时压碎的砾石和地面燃烧的痕迹等。另一方面,认为UFO 不是外星飞船的人也提出了他们的理由:迄今未在太阳系的任何地方发现聪明的外星人;利用我们现有的飞船,只能飞到距离地球73000 光年远的半人马座α 附近,莫非外星人真能远渡太空来到地球?爱因斯坦相对论确立了物体运行速度的上限——任何物体的运行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运行速度接近光速时需要异常大的能量;地球周围的所谓“外星飞船”没有一艘是被公众发现的,几乎所有的所谓“外星人”照片都被污染了,而且已经证明其中许多是赝品;大量UFO被证明是其他物体——军用飞机、人造物体、天文现象、大气现象等,至今没有证据表明其中哪怕有一只UFO 是外星飞船;所谓“看到UFO 地区具有异常现象”的说法,都没有经过科学证明。争论至今未分出胜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确实有人错把UFO 当作外星飞船。据媒体报道,1977 年7 月20 日拂晓,前苏联彼得罗扎沃茨克市上空出现了一个“飞碟”,许多早起的居民都见到了它。这是一个在城市上空盘旋的发光物体,形状古怪,起初很像一只大海蜇,不久又变成一个中间红、边缘白的半圆形发光体,约12 分钟后消失。对此现象,有人说:“这是来自外层空间的一艘宇宙飞船在进行侦察活动。”还有人说:“这是载有智力高于地球人的机组的飞碟。”但后来得知,这其实是当天3 时58 分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的前苏联“宇宙- 955 号”侦察卫星。
1978 年9 月5 日下午7 时左右,许多人在繁华的日本东京市上空见到一个黄色火球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飞行。人们纷纷惊呼:“飞碟!飞碟!”当时,转播棒球赛的电视摄像机把“飞碟”拍摄了下来。根据它相对于背景的位置,科学家算出了它的轨道——原来这是一颗火流星。
鉴于这种鱼目混珠的情况,目前还不能认定哪种观点对,哪种观点错。普遍的看法是:不能认定UFO 是什么,UFO 的来源不外乎三种——伪造的“天外来客”、错误的鉴别、果真是外星飞船。
麦田怪圈:聪明人不难辨真假
在扑朔迷离的飞碟事件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麦田怪圈,即挺直站立在麦田里的麦子在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被压成平整的圆圈或其他复杂形状:三角形、花瓣形、手形等。令人不解的是,这不是个别现象,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英国南部出现过多次,而且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的确是一种奇怪的现象:麦子按一定的方向倒伏,好像受到一种神奇力量的打击;怪圈常常出现在UFO 经常出没的地方,似乎同外星人有关;一些目击者声称,在一些麦田怪圈出现的夜晚,他们看到异常的光线,听到奇怪的嗡嗡声,甚至见到过UFO 制造麦田怪圈的过程。
还有人举例说明,一般人在一夜之间是造不出怪圈来的。2001 年,在密尔克山上,在4 个小时内突然冒出一组由409 个圈(有些圈直径超过20 米)构成的大怪圈。如果它们是人造的,制作者从进场到离开场地,总共可利用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也就是说,制成1 个圈平均只能花30 秒!有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造一个圈呢?
使人疑惑的现象丛生,促使科学家对弯曲的麦子主茎和圈内土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常常出现异常,例如怪圈内土壤里的磁铁成分比圈外多。综合各种现象,一些科学家认为,麦田怪圈可能是光顾地球的外星人所为。他们还说,怪圈图案是外星人的电文,怪圈周围的物件则是外星人使用的航天器材。外星人制造麦田怪圈的目的,一是警告地球将要面临生态灾难,二是试图向地球人介绍一种“新物理”。
但是,一些科学家不同意麦田怪圈是外星人所造的观点,他们认为麦田怪圈是自然现象,因为旋风或等离子体涡旋等都可以造成麦田怪圈。所谓等离子体涡旋,是指正负电荷相等的气体产生的涡旋。等离子体涡旋理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丘陵地区固定的气流能产生带电的小旋风;旋风增大成为柱体,然后瓦解,变成将麦子压平成为怪圈的力量;麦田里形成复杂的图案所需的能量,是旋风放电时释放的电能,这种放电也可以伴随有发光和发声的现象,因此,目击者在形成麦田怪圈时会见到闪光,听到“嗡嗡”声。
实际上,多数麦田怪圈不过是人为的恶作剧。最近20 年,制作麦田怪圈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娱乐。据说,这股狂热是由汉普郡的两个艺术家——道格·鲍威尔和达夫·乔里掀起的。
1978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道格·鲍威尔和达夫·乔里滞留在温彻斯特的一个叫做“皮穗浩布斯”的小旅馆里,因为感到无聊,便到周围的麦地里散步。这时,道格想起自己读过的一篇小说,内容是关于在昆士兰(澳大利亚的一个州)麦地里出现的一个神秘怪圈,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在麦地里制作一个怪圈,看看能否愚弄人们,让他们相信有一个“飞碟”落在了那里。从此,“外星飞船登陆地球”的恶作剧便开始了,他们连续12 年制作怪圈。
这些怪圈引起全世界从科学家到唯心主义者的各种人的兴趣。其他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制作怪圈,而且制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做“怪圈制作者”的小组制作的多种复杂的麦田怪圈,其中包括英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理查德和朱蒂的肖像。
综上所述,UFO 和麦田怪圈虽然在全世界广为传播,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至今仍未彻底揭露。至于它们是否为外星人与地球生命的联系方式,相信聪明的读者自会做出正确的结论。
(下期预告:最近,由生物化学家、行星学家、遗传学家等多领域科学家共同推出的一份报告颠覆了长期以来科学界对生命的“经典思维”。他们指出,水不一定是生命必不可缺的,生命有可能依赖其他液体如甲烷、乙烷、氨水等存活。他们甚至还大胆提出,外星生命可能不需要由碳而是由硅构成,DNA 也不一定非要由磷构成,也许可以用砷代替。总之,外星生命无论是在构成还是在外形方面,都可能与地球生命大相径庭。请阅读本刊下期文章《换个思路寻找外星人》。)
相关链接>>
SETI 计划
SETI 计划是“探索地外生命计划”(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始于1960 年。首次进行探索的是一位名叫德雷克的年轻天文学家。他先是把直径26 米的射电望远镜指向离地球11.9 光年的鲸鱼座τ,以后又把它指向距离地球10.7 光年的波江座ε。这一开创性工作引起天文学家的关注。
10 年后,美国宇航局开始系统地研究天空。与此同时,英国、日本、加拿大和前苏联的科学家也对此表现出高度的热情。1982 年,国际天文协会第51 工作委员会成立,专门研究探索地外文明的问题。在地外生命探索过程中,采用了4 种探索手段,分别如下。
寻找新行星主要是寻找太阳系外恒星周围的行星。到2007 年5 月,已在220颗恒星周围发现了240 多颗行星。
给外星人发电报主要是利用地球上最大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向外星人介绍地球人的数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以及人类学知识。电报内容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用数字形式组成一幅幅奇妙的图画。
利用飞船向外星人介绍地球具体做法是:①在美国“先锋-10 号”和“先锋-11 号”宇宙飞船上放置了两块相同的镀金铝片,铝片上有一男一女两个站立人像和介绍地球人科学知识的图案。科学家希望外星人破译这张金属片,了解地球人和地球上的文化。②在两艘“旅行者号”飞船上,借助一台特制的电唱机和一张铜制镀金唱片,向外星人全方位介绍地球历史、地面状况和地球人的文化。其中有我国的万里长城和用古筝演奏的我国古曲《高山流水》等。
收听外星人“广播” 即静听与测试外星人同我们接触的信号,主要理由是:微波在星际空间穿过时受到星际云吸收和反射的机会少,能顺畅地通过太空;宇宙中发射微波信号的客体不多,电报被其他信号湮没的机会少。水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外星人同我们联系时用与水有关的信号的可能性最大,这个信号波长是21 厘米,所以科学家首先在21 厘米波长上收听外星人信号。但是,搜索至今仍未获得任何有价值的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 寻觅 外星生命下一篇:世界最大强子对撞机撞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