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菲洋第一时间在黄石万达社区完成“双报到”,便一头扎进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的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信息员、服务员、配送员、守门员、疏导员“五员”角色,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全能“女战士”。....——《抗疫前线的全能“女战士”事迹宣传范文》。
特别栏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类写作范文专题
李菲洋:抗疫前线的全能“女战士”
“小李,我家里老头子的药快吃完了,我把药盒子拍给你,你帮我买4盒吧”。“好的,阿姨,买好了就给您送过来”。
“李菲洋,下午把你包保户中的失独家庭、独居老人、患病残疾等困难家庭统计表发给我”。“收到,我马上就发”。
“李姐,您看明天晚上您能不能在社区大门值个夜班?”“不要紧,我都可以”。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李菲洋第一时间在黄石万达社区完成“双报到”,便一头扎进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的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信息员、服务员、配送员、守门员、疏导员“五员”角色,被同志们亲切地称为全能“女战士”。
“表不离身”信息员
“叔叔,您和阿姨今天情况还好吧,我来给你们测量一下体温?家里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她每天都会到包保户中走访不少于一次,询问家庭困难和需求,全面掌握包保户家中信息,并在提前做好的表格上做好记录。
“不是喜欢带着表,而是表格不能缺,因为要将居民体温和相关需求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做更准确”。她一个人包保了40户居民,出色地完成了社区人员排查追踪、数据信息统计,特别是对于失独家庭、独居老人、患病残疾等困难家庭情况“一门清”。
“有求必应”服务员
“小李,我们家的天然气用完了,现在有什么办法去充钱吗?”“你把天然气卡准备好,我马上过来拿,一会交给我们志愿者集中去充,争取晚饭前给你们送过来”。
“居民现在不能出门,生活会有很多不方便,我们肯定要多跑跑腿”。她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对于居民的电话总是秒接秒回,针对居民的困难,她总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提供贴心的“保姆式”服务。
“风雨无阻”配送员
她不辞辛苦,主动承担了物资配送的“脏活”“累活”,积极协助多个购物平台完成社区的物资配送及发放。
“王先生,你购买的肉和蔬菜到了,麻烦你到楼下取一下”。每天对接超过100余户居民,采用提前分拣加强物品发放准度,及时准确地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手中,为居民安心“宅家”做好生活物资保障。
“尽职尽责”守门员
“有过必问,有过必查”。在社区大门口的哨所执勤点,她拿着出入登记册与体温枪对着进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登记。
对于不了解小区出入规定的居民,她会耐心讲明政策。遇到居民因病要紧急就医却没有通行证的情况,她也积极向社区汇报,协助办理好相关手续,守“铁规”却不缺“温情”。
“以情暖情”疏导员
前期周边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居民们纷纷议论“我们小区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患者密切接触?”“社区是不是也有居民隐瞒不报”……。
“闷在屋里这么久了,居民有点怀疑和怨气很正常,不能埋怨他们。相反,大家都应该更好地去关心关爱他们。”她经常主动到情绪比较激烈居民家中,问询谈心、宣传劝导,多途径舒缓情绪、化解矛盾,帮助居民保持平和心态。(张力)
奋战亚光社区的消杀勇士们
在亚光社区有一群负重“逆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担负起给社区49栋楼的居民上门消杀的工作,为亚光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防火墙”,他们是亚光社区疫情防控消杀组的组员。
身先士卒的消杀总指挥
“守护亚光健康,我们一起加油!”2月27日下午,胡俊峰带着消杀组19名成员郑重宣誓。亚光社区共49栋楼,楼高9层或者10层,只有零星的一两部电梯,消杀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作为临时党委委员和社区第三网格支部书记的建设银行副行长胡俊峰接下了消杀重任。他有效整合社区负责消杀的党员和志愿者后,及时从建行招募了几名志愿者充实到消杀队伍,组成了19人的消杀勇士组,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带领组员们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鼓舞士气。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胡俊峰根据大家的居住楼栋合理分配任务,对消杀任务早安排、晚研判,确保消杀工作落细抓实。坚定有力的指挥、全面细致的安排、身先士卒的表率让消杀组不断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
老当益壮的消杀干将
“消杀这个活儿太累了,让我们年轻人来吧!”面对消杀组年轻同志的照顾,临近退休的刘合明和刘鹏高却和大家开起了玩笑,“84岁的钟南山院士都日夜奋战在一线,我们比他年轻20多岁呢。”
疫情爆发后,刘合明和刘鹏高第一时间来社区报到,得知社区消杀人手不足时,两人主动请缨加入。他们临近退休,但是冲锋在前的勇气和背起消杀喷雾器的身手绝不亚于组里的年轻同志。
冲锋在前的消杀先锋
得知社区11栋有一名居民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要求对该楼栋进行深度消毒后,骆明峰马上申请来消杀。
骆明峰是省审计厅的一名干部,当过兵的他第一时间主动到亚光社区报到,领取消杀任务。
“说实话,因为是亚光首例确诊病例,当时心里也有担心和紧张。”但是作为一名防疫工作战线上的党员,来不及多想,他迅速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上20多斤的消杀喷雾器前往出现确诊病例的楼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作业,完成对整栋楼的消杀,他全身湿漉漉地走出楼梯口。
在坚守社区消杀岗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消杀组组员陶忠嗣、李晓祺、刘钦始终奋战在一线,每天背着20多斤的消杀喷雾器在40多栋没有电梯的楼栋里上下穿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没有卫生死角。
含氯消毒剂味道刺鼻,他们就多戴几层口罩;
喷雾器的背带把他们的肩膀勒红勒肿,他们就多穿一件衣服;
喷过药水后的楼梯湿滑难行,他们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坚持。
巾帼不让须眉的消杀后勤员
自制的漏斗、防水的围裙、蓝色的水桶,是消杀组唯一一名女队员陈琼莉的上岗“三件套”。
陈琼莉虽然不是党员,但是看到社区人手紧缺,她积极报名加入了消杀组。
每天,她一个人负责为十几名消杀员配好药水。为了不耽误团队的进度,她总是早早到社区,提前把十几个喷壶灌满。来回接水、灌水,每天要提十几桶水,52岁的她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是她从来不抱怨,也没有请过一次假。
她说:“这么多党员亮明身份、挺身而出,尽心尽力保护我们的社区,我虽然不是党员,我也想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携手共进,共抗疫情。”
疫情当前,这些奋战在“疫”线的消杀勇士,用无畏、奉献和敬业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万泰然)
奋战亚光社区的消杀勇士们
在亚光社区有一群负重“逆行”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担负起给社区49栋楼的居民上门消杀的工作,为亚光社区居民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防火墙”,他们是亚光社区疫情防控消杀组的组员。
身先士卒的消杀总指挥
“守护亚光健康,我们一起加油!”2月27日下午,胡俊峰带着消杀组19名成员郑重宣誓。亚光社区共49栋楼,楼高9层或者10层,只有零星的一两部电梯,消杀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作为临时党委委员和社区第三网格支部书记的建设银行副行长胡俊峰接下了消杀重任。他有效整合社区负责消杀的党员和志愿者后,及时从建行招募了几名志愿者充实到消杀队伍,组成了19人的消杀勇士组,并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带领组员们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鼓舞士气。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胡俊峰根据大家的居住楼栋合理分配任务,对消杀任务早安排、晚研判,确保消杀工作落细抓实。坚定有力的指挥、全面细致的安排、身先士卒的表率让消杀组不断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
老当益壮的消杀干将
“消杀这个活儿太累了,让我们年轻人来吧!”面对消杀组年轻同志的照顾,临近退休的刘合明和刘鹏高却和大家开起了玩笑,“84岁的钟南山院士都日夜奋战在一线,我们比他年轻20多岁呢。”
疫情爆发后,刘合明和刘鹏高第一时间来社区报到,得知社区消杀人手不足时,两人主动请缨加入。他们临近退休,但是冲锋在前的勇气和背起消杀喷雾器的身手绝不亚于组里的年轻同志。
冲锋在前的消杀先锋
得知社区11栋有一名居民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要求对该楼栋进行深度消毒后,骆明峰马上申请来消杀。
骆明峰是省审计厅的一名干部,当过兵的他第一时间主动到亚光社区报到,领取消杀任务。
“说实话,因为是亚光首例确诊病例,当时心里也有担心和紧张。”但是作为一名防疫工作战线上的党员,来不及多想,他迅速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上20多斤的消杀喷雾器前往出现确诊病例的楼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作业,完成对整栋楼的消杀,他全身湿漉漉地走出楼梯口。
在坚守社区消杀岗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消杀组组员陶忠嗣、李晓祺、刘钦始终奋战在一线,每天背着20多斤的消杀喷雾器在40多栋没有电梯的楼栋里上下穿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没有卫生死角。
含氯消毒剂味道刺鼻,他们就多戴几层口罩;
喷雾器的背带把他们的肩膀勒红勒肿,他们就多穿一件衣服;
喷过药水后的楼梯湿滑难行,他们摔倒后爬起来继续坚持。
巾帼不让须眉的消杀后勤员
自制的漏斗、防水的围裙、蓝色的水桶,是消杀组唯一一名女队员陈琼莉的上岗“三件套”。
陈琼莉虽然不是党员,但是看到社区人手紧缺,她积极报名加入了消杀组。
每天,她一个人负责为十几名消杀员配好药水。为了不耽误团队的进度,她总是早早到社区,提前把十几个喷壶灌满。来回接水、灌水,每天要提十几桶水,52岁的她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是她从来不抱怨,也没有请过一次假。
她说:“这么多党员亮明身份、挺身而出,尽心尽力保护我们的社区,我虽然不是党员,我也想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携手共进,共抗疫情。”
疫情当前,这些奋战在“疫”线的消杀勇士,用无畏、奉献和敬业为社区居民的健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上一篇: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安全防护教育
下一篇:抗击疫情一线事迹风采二三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