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02课时 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第02课时 第2课 《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
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
活动一 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黔境() 皑皑() 千锤百炼() 泥毡()
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
活动二 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
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
(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活动三 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②欣赏《<长征组歌>两首》视频,感受歌词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
【检测反馈】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 ___;
《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 _____的顽强斗志。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
[巩固提升]
1.《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想一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 安顺场边孤舟勇,
山峭耸。
踩波踏浪歼敌兵。
雄关险, 昼夜兼程二百四,
豺狼凶。
猛追穷打夺泸定。
健儿巧渡金沙江, 铁索桥上威风显,
兄弟民族夹道迎。
勇士万代留英名。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结合具体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诗的前四句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篇二:《长征组歌两首》导学案 苏教版
二 《<长征组歌>两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体会歌词凝练的语言艺术。
2.感受红军战士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志,结合实际学习长征精神。
【重点难点】
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课前预习】
1.阅读下列材料,了解写作背景。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它历演不衰,成为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2.查找资料,了解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的相关情况。
3.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黔 ( ) 皑皑( ) ..
敌重()兵 重( )飞渡 ..
泥毡( ) 水似()银..
4.阅读文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活动方案】
活动1:预习展示。
(个人自由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读展示,并提醒全班同学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推荐同学范读)
活 活动2:读懂诗意。
(1)朗诵诗歌。
(将读不懂的词句组内同学讨论,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一起解决。)
(2)分别概括两首诗歌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说说作者描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选出最佳概括→全班展示)
(3)诵读比赛。
(小组合作选出最欣赏的段落多形式演读→班级展示→评出最佳小组并说明理由) 活动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找出歌词中使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活动建议:可从换词、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将词语放到句中去体会,想
象场景,体会人物形象与精神。展示时,除展示赏析内容外,更要注重展示充满感情的朗读。)
活动4:观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中有关课文的录像,朗读回味两首歌词,加深对红军精神的理解。
【反馈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总行程6.5万余里。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ái ái( )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xiàn jǐng( )”的茫茫草地。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共计jiān mia( )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俘敌2万余人,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
长征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qīn pai( )的精神!是用信念、意志和汗水pǔ xiě( )而就的人生的伟大篇章??
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 )
A.天如火来水似银B.军民鱼水一家人
C.红军都是钢铁汉D.雪山低头迎远客
教学反思
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二《长征组歌》两首同步测试题 (新版)苏教版
第一单元 二《长征组歌》两首
一、双基积累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中,与课文中同字不同音的一项。
(1)横断山() .
A.横眉 B.蛮横C.横贯 D.横直 ....
(2)亲人送水来解渴() .
A.押解 B.解嘲C.解冻 D.解剖 ....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乌江天险重飞渡 ..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B.调虎离山袭金沙 ....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C.雪皑皑,野茫茫 ..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D.千锤百炼不怕难 ....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3.对下面诗句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A.下、兵、明、程、神 B.明、程、神
C.兵、明、程、神D.下、明、程、神
4.对“草毯泥毡扎营盘”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句是比喻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这句是拟人句,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草”“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营盘”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5.选出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
A.敌重/兵,压黔/境B.战士/双脚/走天下
C.兵临贵阳/逼昆明D.革命/理想/高于天
6.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革命理想高于天。
(2)《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雪山草地》中,描写自然环境恶劣,反映红军生存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2012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6周年纪念日,某校准备开展以“纪念长征胜利76周年”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1)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弘扬长征精神,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由你来组织,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组织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决定开展“让学生走一段长征路”活动,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说一段简短的开场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让你采访一位老红军,你会提哪些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11题。
登娄山关
娄山关,十八盘,
盘盘入云天;
恰是霜晨雁叫时,未登临,
胸中已回荡着那壮丽的诗篇。
看那漫山红花,
想是红军的鲜血点染;
听那阵阵林涛,
犹如当年战斗的呐喊。
石崖上字迹朗朗,
镌刻着红军的誓言:
“革命到底!”
似军号,对后人发出召唤!
呵,英雄的红军,
壮烈的鏖战!
遵义的红旗所向披靡,
无敌的勇士气冲霄汉!
呵,娄山关!
浴着霞光何等尊严;
毛主席的诗句为关山增色,
雄伟的关山为红军立传。
前有先辈,后有来者,
关山重重,任重道远;
“而今迈步从头越”,
铁流洪涛卷巨澜!
8.第一节诗的韵脚有:_______________。全诗用的都是__________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9.第二节的四行诗,调动了_____觉和_____觉,把眼前的景物与对红军丰功伟绩的回忆和颂扬结合起来,体现了诗歌的形象性。
10.这首诗歌以悲壮凝重的笔触描绘了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它抒发了红军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歌把过去、眼前和未来结合在一起写,气势磅礴。试结合“关山重重,任重道远”谈一谈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发扬红军的精神,为祖国作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训练
12.【写法借鉴】《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巧妙的拟人手法,如“雪山低头迎远客”,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片段仿写】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情感。请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景,注意用上恰当的拟人手法。(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1)选B。“蛮横”的“横”读hènɡ,其余的读hénɡ。
(2)选A。“押解”的“解”读jiè,其余的读jiě。
2.【解析】选B。“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3.【解析】选C。一般偶数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兵、明、程、神”四个字的韵属于一类。
4.【解析】选B。以草为毯,以泥为毡,是比喻句,说明了营盘的简陋至极,但是并非丑陋。
5.【解析】选A。“重兵”“黔境”意义紧密,不可划分开,应为“敌/重兵,压/黔境”。
6.答案:(1)官兵一致同甘苦(2)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7.(1)答案(示例):红歌演唱会、长征图片展、长征故事会、“弘扬长征精神”演讲比赛等。
(2)答案(示例):长征路上,有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大家牺牲自己的小家;
长征路上,有多少钢铁战士迎难而上,乐观坚强;
长征路上,有多少次生死关头,战士们怀着必胜信念,硬是挺了过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走一次长征路,学习红军精神吧!
(3)答案(示例):①爷爷,您对当年的经历一定记忆犹新,请您谈谈对那段经历的感想,好吗?②爷爷,请您为我们中学生提出几点建议,好吗?
8.【解析】本题考查对韵脚和押韵的理解。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韵脚的韵母即为本节诗押的韵。
答案:盘、天、篇 ɑn
9.【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角度的理解。“看那漫山红花”中的“看”是视觉,“听那阵阵林涛”中的“听”是听觉。
答案:视 听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要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关键诗句作答,如“革命
到底!”“无敌的勇士气冲霄汉!”
答案:它抒发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和正视困难的革命情怀。
11.答案(示例):我们正在求知求学阶段,学习中难免遇到困难挫折,比如难记的英语、难懂的数学、难写的作文,等等,但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要悲观失望,只要意志坚定、信心充足,就一定会成功。放眼未来,成功在向我们招手!
12.答案(示例):轻轻地,太阳像个初恋情人般舞动着那绚丽多彩的裙带,最后温柔地抚摸那山水草木,依依不舍地消逝于天际。她要睡了,她太累了。但是明天依然还会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用灿烂的笑容带给诗人无尽的遐想,也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 长征 组歌 两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