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三百”党课进基层

| 浏览次数: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牵头抓总,依托各系统、各街镇33家基层分校,面向海淀区24万党员组织开展“‘三百’党课进基层”活动,通过“百名领导干部上讲台”“百名理论骨干下基层”“百堂优秀党课进村居”,形成上下贯通“一盘棋”的党员教育培训格局,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

建立工作机制聚焦“精度”。海淀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精心部署、扎实行动。部署细。海淀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后,第一时间制定下发《关于开展“‘三百’党课进基层”活动的工作方案》,发布任务,强调重点,压实责任。动员广。以直播方式,面向海淀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举办开班动员仪式,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从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抓好党课“思想性、鲜活性、严肃性”三个方面进行动员部署。督导严。落实好党员教育学时要求,建立“周调度”工作制度,注重“事前把关”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区级层面每周五对各分校下周拟开展培训安排、课程内容、聘请师资等重点内容进行把关,及时对工作进度较慢单位进行提醒督促。宣传实。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创办“红色海淀”公众号“建党百年”专刊,开设“三百党课”专栏,择优刊登区委党校各基层分校活动信息,推广鲜活经验,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自“‘三百’党课进基层”活动开展以来,海淀区各分校共开办党课200余场,培训50余万人次,相关活动先后被《北京日报》等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整合教育资源力求“广度”。海淀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整合各类资源作为生动教材,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广度拓展。用好师资库。发挥党员教育专家学者师资库、分校共享师资库“两库”作用,遴选推荐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师资力量,确保向基层党员干部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三百党课”第一讲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郭建宁,以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为题讲好“示范课”。织密共建网。充分挖掘驻区单位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发挥辖区内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富集优势,在海淀区范围内发起“打卡红色地标·同绘红色地图·共建红色矩阵”主题活动,全力构建“大海淀”党员教育新格局。香山街道深挖属地红色根脉,依托香山革命纪念地,通过讲好身边红色故事、开设身边红色课堂、盘活身边红色家底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整合各阵地。注重挖掘基层各类党员、群众活动阵地教育功能,引导各系统、各街镇依托党群活动中心、乡情村史馆等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夯实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海淀镇组织党员走进乡情村史馆,因地制宜开展党史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在了解海淀镇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中赓续红色血脉。

创新活动形式打磨“亮度”。海淀区委组织部注重讲活历史故事、搞活教育形式,创新方式方法,生动鲜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微故事党课。在传统授课形式基础上,注重增强互动性、参与性,海淀区委组织部推出“海淀红色记忆”微故事征集展示活动,组织党员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每月1主题,“讲一讲红色精神传承”“晒一晒我的入党初心”“谈一谈做‘三牛’话‘三心’的奋斗决心”,使广大党员在学习分享中受感染、受教育、受启迪。北下关街道“两新”组织党员开展红色经典故事会,变“理论灌输”为“故事感染”,效果显著。推出艺术性党课。积极探索党课赋能体系,引入红色电影、红色音乐等艺术门类,推出融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党课课程包”,切实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北太平庄街道选取红色影片,推出“电影党课”,上地街道推出《歌声中的党史》专题讲座,用音乐口述历史,花园路街道开展“邮票中的党史”进社区活动,让广大党员在潜移默化、共情共鸣中学有所获。创新科技范党课。注重以科技赋能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党建红+科技蓝”特色党课,形式上融入vr、板绘、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内容上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紧密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关村科学城综合党委利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技术,以各个时期党的重要会议为主轴、重要活动场地为基点,打造“一张地图学党史、一张地图促党建”课程,从时空多维角度全面可视化学习党的发展历程,将学习教育融入科技感、趣味性。

相关热词搜索: 党课 党史 心得体会 基层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