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通知范文 >

2023年度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6篇

| 浏览次数: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2、在感受人与动五指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练习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6篇,供大家参考。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6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五指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老人塑像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昆明市翠湖湖畔,矗立着一尊老人的塑像,人们尊称他为”海鸥老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21老人与海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汇报,师写板书,理清文章结构)一位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三、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情意

1、文章哪里写了老人给海鸥喂食,与海鸥嬉戏的?(1~13段)

2、快速默读1~13段,思考:老人为海鸥做了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生汇报谈体会:

⑴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读3、4自然段。)

⑵真是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词”有声有色”声在哪里,色在何方?细细品味,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交流)老人与海鸥的声音融为一体,多么默契!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⑶小结:

老人与海鸥构成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的画面,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在走进着和谐美丽的世界。(配乐有感情朗读3、4段。)

4、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动了,我想说:老人的爱是美美的中餐。学老师的样说说老人的爱是──这样的爱是无私深切的爱!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深眷恋

1、师:老人去世了,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读14~19自然段,圈划重点词句体会。

2、生汇报: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课件出示这句话)(从突然、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体会海鸥意识到老人出事了,体会海鸥的吃惊。指名读、齐读。)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课件出示这句话)(从纷纷落地、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体会到海鸥们在为老人默哀。)

①你曾在哪见过类似的情景?(亲人去世)

②是呀,海鸥们象儿女一样为老人送葬,海鸥失去了亲人,心情怎样?(伤心,悲痛。)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⑶师: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引读17自然段──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课件出示这句话)

①说说你的感受?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两个扑体会到海鸥急切的心情,舍不得老人;
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围得老人的遗像很紧,舍不得走。表达海鸥对老人深深的眷恋。板书:眷恋。)

②带着不舍之情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四、情感升华,感受老人形象

1、老人深爱着海鸥,海鸥眷恋着老人,课文学到这,你有更深的感受吗?

(动物也有感情,也有着自己的情怀,海鸥知道知恩图报。)

2、老人无私的爱才换来海鸥深深的眷恋,老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记住他吧。已故的老人──(引读最后一段)。正是因为老人心里一定是装着飞翔的鸥群,所以老人生前节衣缩食一心为海鸥,生前的老人──(引读第二自然段)

五、总结

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是情深意重,人与动物之间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让我们去阅读去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推荐课外阅读《军犬黑子》。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2篇

【学习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及本课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知道“饼干丁、撮起嘴、抑扬顿挫”等词的意思。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3、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词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完成教学目标(1)和目标(2)。下面我将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3)和目标(4)。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和目标2,在第一课时可以通过指名读词语、读课文来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词语的意思,达到读准字音、读准词句的目的,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在本节课将通过复习的形式进行检测。

2、针对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小组交流,看学生能否正确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词句,并说出自己的体会。通过让学生写感受来检测学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

3、针对目标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自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看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并总结出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我们采取了随堂评估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以下评价样题:

(1)写话。读完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把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最后一段后边)

(2)作业。收集描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奠定情感

首先我以回忆的方式进入这节课,提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几件事?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回答:(老人喂海鸥、唤海鸥、和海鸥亲昵说话以及老人去世后,海鸥送老人)文中哪一句话表明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出示:"朋友告诉我—老人明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进入新课,开门见山,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课文,收效良好。)

二、品读课文,感悟深情

(一)、感知老人对海鸥的爱

⒈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体现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的语句,也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书的空白处。

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⑴“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这段话中三次“褪色”,从褪色的装扮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生活简朴却挚爱海鸥的老人。)

师:同学们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品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使用它。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感受到老人喂海鸥时很细心,从哪个词体会的?“饼干丁”“很小心地?读读这句话,读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呵护。

在喂海鸥的场面中,还有哪句话让我们感受深刻?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个比喻中你感受到什么?(好像看到了一幅和谐换面,听到一首美妙的歌)自由读,通过你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置身其中,出示画面,多么和谐美妙的画面,咱们也互相配合着读一读,感受一下。老师读描写老人的句子,同学们读描写海鸥的语句。

(3)“老人抑扬顿挫的唱着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亲昵)体会句子就要抓关键词(透过一个个朴实的名字,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爱。)

(4)“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体会到老人一提海鸥就高兴眼睛发亮(师:从老人的眼睛中,感受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悟读、练读、师生配合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有声有色的乐谱”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这样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目的。)

(二)、感知海鸥对老人的情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用曲线划出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从哪个词感受到的。“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此时海鸥在鸣叫什么?(呼唤老人)。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从“瞻仰“感受到什么?(对老人的尊敬爱戴)这段话中,还有一处描写同样表达了这种感情。”“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出示画面)这位与我们相依相伴的亲人,如今已成了一幅不动的照片,此时“肃立不动的”海鸥会对老人说些什么?

(3)“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有什么表现”作者两次用到了“扑”换成“飞”行不行?

从“炸了营”飞动的白色漩涡中感受到什么?(出示画面)(场面悲壮,对老人一片深情)这么多海鸥来送别老人,场面多么悲壮啊!齐读这句话。

这个与它们相依相伴十多年的老人,如今连遗像也看不到了。海鸥又大声鸣叫。此时,他在说什么?

(4)海鸥用它特殊的方式向老人告别,让我们和海鸥一起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告别吧!一起读读这四处画面(老师读第一处描写、A、B、C组分别读其他三处描写)。

(5)面对即将离去的老人遗像,海鸥们是千般的不舍,万般的留恋。海鸥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联系全文说一下。(①老人对海鸥友情,海鸥对老人有;②以心换情,以情换心;
③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

总结:正因为老人对海鸥那种亲人般的爱,所以才会有海鸥对老人那份深深的依恋。

(设计理念: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句意,品读感受,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文章中好的语言表达方式;
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咬文嚼字,品读感受;
培养学生的比较、想象、发散思维;
营造氛围,品读感受。)

(三)、总结全文,情感延伸

读完了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把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最后一段后边)

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通过具体的事例)

小结:以后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这样文章才具体、生动。

(设计意图:落实第四个教学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把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课前准备】

学生: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师: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明确单元目标及重点:

师:请打开书113页,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划记重点要求。

师: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些具体的。

师相机板书:

体会情感

2、导入新课:

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师: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他们之间那真挚的情感。

师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汇报:出示词语: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抑扬顿挫、停歇、吉祥、营地、企盼、急速、褪色、撮、亲昵、啧啧、驻足观看、滇池、旋涡。

指名认读,相机指导读,再齐读。5分钟。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分钟。

生:课文主要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师:概括得很简练。

⑴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再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

生:13自然段。

⑵ 师:你读课文很认真。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和”字改成“对”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生:“对海鸥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而且海鸥对老人也像亲人一样。

师:你理解得真好,你是已经读懂了。

“对”是单方面的,“和”是相互的。你看,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一样,也正因为这个字,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发现了吗?联系上下文看看。2分钟。

⑶ 生: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谁能解释一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

生:前面写的是老人很喜爱海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后面写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老人送行。

师:那根据这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段?

生:两段。

⑷ 师:请再看看课文,能不能给这两段取上小标题。

生:第一段是老人关爱海鸥,第二段是海鸥送别老人。

师相机板书: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老人生活很节俭。

生:……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简朴?

生:第2自然段:老人外貌: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这是有关老人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勤俭的老人,穿戴的和用的东西都是褪色的过时的。

师:还从哪里可以知道老人很节俭?

生:他每天步行20多里来喂海鸥,连坐车都舍不得。

生:我查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说老人当时工资只有308元,他自己只花10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买食物给海鸥吃,自己连5角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每天走3个小时来翠湖给海鸥喂食。

师:那是什么动力使他这样做?

生:因为老人很喜爱海鸥。

师:是的,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课文中的哪些情景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如亲人般的关爱?4分钟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第3自然段:喂食师:看到第三段,齐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学生读,老师出示相应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生: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所以海鸥不怕老人。

师:从哪可看出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

生:从老人一连串的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得出。

师:是呀。70来岁的老人还有这样娴熟的动作,是因为他经常这样做。

生:海鸥不但不怕老人,而且听到老人呼唤便应声而起,配合得十分默契。记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说明海鸥吃得很快而且吃得很干净。

师: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配合很默契?3分钟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多美的画面呀。有声有色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成群地飞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生:海鸥听者老人的呼唤起起落落。

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生:海鸥的鸣叫。

生:老人在亲昵地叫着海鸥的名字,像唱歌一样。

生:海鸥扇动翅膀的声音。

师: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成了有声有色的乐谱。来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分钟。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3段,你们读海鸥的表现,老师读老人的表现,看看我们是不是也能像老人与海鸥那样配合得十分默契。

师生配合读3段。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当人、当亲人一样来对待?1分钟。

⑵ 第4自然段:呼唤名字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生:这里老人给海鸥都取了名字,这一般的只有人才有名字,老人把海鸥看成自己的儿女,给它们取名字。

师:在叫海鸥名字的时候,老人是怎么叫的?

生:抑扬顿挫地唱。

师: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师: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齐读师: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3分钟。

⑶ 第10、11自然段师:老人是那样地关爱海鸥,只要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

生:生动起来了。

师: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可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灵?

齐读10、11自然段。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喜爱海鸥。

生:……

师:当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

生:思念。

师:我们该怎么读?生自由读:海鸥最重情义,……今年也没有来。6分钟

⑷ 企盼: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海鸥飞走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生:老人心里充满着企盼。

出示句子,指名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从老人的话中,在老人企盼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什么?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去滇池。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只海鸥,飞在海鸥群中,永远与海鸥不分离。

师:谁再来读出老人的企盼。齐读句子。3分钟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的,十年来,老人那无私爱着海鸥,他换来的又是什么呢?1分钟。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义。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二、教学目标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我在这里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描写老人外貌、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间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2、细读文本,聚焦关爱;

3、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4、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第一个环节: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依次出示詹天佑、桑娜和渔夫、老教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过的课文中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出示海鸥老人的雕像图片)明确本节课的课文题目——《老人与海鸥》。

2、快速浏览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与海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明确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感情很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题,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品质评价人物形象,为新课体会老人的品质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细读文本,聚焦关爱

1、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出示老人的图片:在这幅画面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人的外貌特征。

(2)出示课文中对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三个“褪色”进行体会,感受老人的节俭,朴素。

(3)补充材料,结合三个“褪色”,体会老人的生活十分节俭,却还这么无私地给海鸥喂食,进一步感悟老人对海鸥那份深深的爱意。

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设计意图】运用图文结合和适时出示背景资料的方式体会“褪色”所表现出的老人的节俭,进而突出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2、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对老人动作描写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很小心”,“退开一步”品味老人的细心。

(2)通过提出疑问:老人放食物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关注老人的动作“边走边放”,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细心呵护。

(3)进行情景朗读:围绕“节奏”,教师引读——海鸥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而老人就像一位技术娴熟的乐师、指挥家。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一读。(个人读)海鸥来得更多,吃得更快了,请你更欢快地读一读。(个人读)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了,谁能心满意足地读一读。(个人读)

(4)加入想象说话: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体会老人与海鸥愉快的心情,欢快的气氛。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和老人共同谱写着这首美妙的歌,此时这句话仿佛已经变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

(5)出示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改写的小诗,配乐朗读。学生先自己练读,指名读得好的同学展示。然后配上优美的乐曲,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接着抓住关键词“抑扬顿挫”、“亲昵”,学习老人撮起嘴呼唤鸥群。引导学生在读句子时注意声音长短、高低的变化。

(7)抓住神态描写分析,提问:他逢人便夸自己的子女,那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8)进行想象说话,角色代入:假如你是老人身边的游客,你从老人生动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抑扬顿挫地呼唤鸥群。

【设计意图】抓住老人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第三个环节: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导语过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人们把他的遗像带到湖边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2)速读14—19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4)师生交流。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此时,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海鸥的动作(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中体会海鸥的不舍,急切,担心,悲伤。

B、个人读,带着不舍、急切之情朗读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A、重点体会关键词“瞻仰”,感受海鸥对老人得到尊敬和爱戴。

B、个人读,读出对老人的尊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A、从“纷纷”一词,体会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B、发散思维:指名学生为“红嘴”“独脚”······想象他们肃立不动时心里会想什么,感受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感激之情。

C、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海鸥守灵时诚挚的情意。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A、快速读第一段话,找找与文中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动词“扑”。

B、品读“扑”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鸥那种焦急、不舍,体现出对老人的深情厚谊。感受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延伸拓展,读写结合。

A、明确18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代表了一种未尽的语意。这个未尽的语意中还包含了哪些内容?学生把心中的这份未表达的语意写在书中省略号的旁边。

B、学生在音乐中书写,教师巡视。

C、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抓住老人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出老人对海鸥那份真挚、无私的爱,通过描写海鸥那意想不到的一系列举动展示出了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出示书中插图)善良的老人,纯洁的海鸥,彼此用真情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让我们铭记这份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吧!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再读课题。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体会揣摩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联系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摘写老人神态、动作、语言和摘写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了解动物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画出最受感动的句子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师相扣板书:

老人爱护海鸥(爱护)

海鸥留念老人(留念)

二、只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

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护?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读,体会情感。

2、交流:

⑴ 你从那些语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护?

① 生抓重点词句体会:

句a:“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

句b:“老人把饼干……”

句c:“有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② 学生情感朗读这些句子。

③ 师:你还从那些语句中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④ 师小结:是啊,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海鸥的无私的爱。海鸥就像老人心爱的儿女。假如有一天,老人离他们而去,海鸥们会怎样呢?

⑵ 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眷念?

① 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句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

句b:“海鸥纷纷落地……”

句c:“鸥群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② 再读这部分,体会其中的感受。

③ 体会为什么用“扑”?

④ 想象:海鸥鸣叫声有说什么?对老人的情感如何?为什么有这种情感?

⑤ 师:文中老人把海鸥视为“儿女”。哪一句话与之照应?

⑥ 点生读句,全班各读这部分。

⑦ 小结:海鸥的一举一动让我们体会到动物对关心它的人有一种深深的眷念,它们也有丰富的情感。

假如你是海鸥中的“独脚”或其他的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三、总结全文

1、师指导学生总结课文意旨。

2、写作特点: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及动物的动作等描写表达情感的总结。

四、作业

搜集、讲讲有关人与动物的感人故事。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组成词。

饼()驻()遗()涡()啄()祥()瞻()

拼()拄()遣()蜗()逐()详()檐()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学习“亲昵、盘旋、撮嘴呼唤、翻飞盘旋、抑扬顿挫、扇动翅膀”等生字词。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入境,感受海鸥老人

1、出示海鸥老人的照片,请同学描述照片上的老人形象,初步感受老人的形象。

2、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描写老人外貌的部分,深入感受老人形象。

3、教师总结:

他就是海鸥老人吴庆恒。这样一位贫穷的、可怜的、不起眼的老人为什么会被昆明市民亲切地称为“海鸥老人”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吴庆恒老人去感受他和海鸥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1、围绕课题提问,预涉: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把字读准。

3、检查初读的情况:

⑴检查字词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⑶文章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老人与海鸥的关系?(亲人)

4、浏览课文3~12小节老人喂海鸥这一部分,找出表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的深情的动作、语言、神态,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语句:

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5、发挥想象,构建画面:

我们好像听到一阵阵亲切喃呢的和谐交流。静下心来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

如:老人说:“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快来吃食啊!”海鸥说:“谢谢你,老爷爷。谢谢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我们送餐,和我们做伴。”

三、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1、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

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更是一个特殊的老人,他爱海鸥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海鸥身上。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
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香烟。让我们再看一看那幸福的眼神,多么美好的.画面,可是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这样美好的画面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去世了。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当这张照片出现在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读15、16、17小节)。

提问:

⑴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预涉: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等等。)

⑵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预涉: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⑶你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学生讨论、交流、朗读,重点语句:

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②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③当我们不得不去收拾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了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2、写话练习:

以“老爷爷啊,您终于来了!可您怎么不理我们呢……”为开头写一写海鸥此时的心理活动。

四、总结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8篇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它展现出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感人至深的真情。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风雨无阻坚持每天给海鸥喂食,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知己;
后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海鸥也同样的视老人为至亲的亲人。在老人遗像前,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凝结在翠湖旁,结成珍珠珍藏在所有看到此画面、读过此情景的人的心底。让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本文“人文性”的一大重点。另外,课文中描写老人神态、动作,以及海鸥为老人送行的画面,用语优美、传神,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懂得积累,并能品味作者在写作上的独到之处。

【设计理念】

课文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突破重难点,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至深的情,从而凸显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了我设计这一课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打造高效课堂,老师要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快速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思路,即把全文分成两部分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这堂课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海鸥送老人的场景。课堂上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重点词句朗读品悟,重难点也在学生品读中迎刃而解。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教学难点】

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

简单的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的人与动物的世界。

2、齐读课题。

3、这是发生在昆昆明翠湖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在你的心目中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你说。

生说。

师:故事里的老人和你们大家想的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像这样全体市民自发捐款给一个普通人塑像在我们中国那是破天荒头一回,那么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打开课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小声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出示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3、看到这两组词语,同学们想到两个怎样的场景呢?

老人

海鸥

4、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你能把课文分分段吗?

5、这两个场景,你读的时候,哪个让你意想不到?(送别老人的情景)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一)送别老人

1、默读第二部分,用“——”画出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体会。

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大,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出示句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什么叫意想不到?还可以换用哪些词?

师引读: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师:为什么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的大不一样?

(因为海鸥已经感受到今天的老人与平时大不一样,不说话,也不给它们喂食,所以……)

师: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仿佛在对老人说什么啊?

师:老沙你“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

生说。

3、师过渡:是啊,海鸥的声声鸣叫是在传达它们对老人亲人般的爱啊!一起读。

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体会到了海鸥对老人像亲人一样?

(2)(出示句子):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教学反思《《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课稿(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师:读完这个句子后,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呢?(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如亲人一般的爱)

(3)(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A、“肃立不动”这个词是用在人的身上的,但现在却用在了海鸥的身上。从这个词,这个句子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海鸥有人一样的情感,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难过,也可以看出海鸥对老人的爱。)

B、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海鸥对老人守灵的那一幕。(出示图片)

海鸥像儿女一样为老人守灵,送行,描写这幅画面的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读16自然段)

(4)(出示句子):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A、句子中有一个“扑”字,老师这个字换成一个“飞”,好不好?为什么?(出示那个句子比较),同学将这两个句子先自己自由地读一读。(不好。因为“扑”的速度快。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舍不得让老人离开。)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着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公主,你为什么和老沙在老人的遗像前停留得那么久?这是要——

师:老沙啊,你在老人的遗像前肃立不动,这是想要——

师:海鸥们当我们要收起遗像的时候,你们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这是想要——

2、四处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同时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爱,现在我们带着海鸥的情感读一读这四个句子。

3、小练笔:同学们,海鸥对老人这么的爱。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海鸥,此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呢?

四、小结:

海鸥对老人的这么的爱,这么的舍不得,但它们对其他人却没有这种情景,老人生前究竟对海鸥做了些什么事呢?我们下节再讲。

板书:

老人 爱 海鸥

【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展现出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感人至深的真情。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风雨无阻坚持每天给海鸥喂食,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知己;
后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海鸥也同样的视老人为至亲的亲人。在老人遗像前,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凝结在翠湖旁,结成珍珠珍藏在所有看到此画面、读过此情景的人的心底。让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本文“人文性”的一大重点。

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认真研读了教材,第七组的导言中提到“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我认为本单元更多的是想让学生体会动物原来也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所以,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让“意想不到的事”成为全篇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重点词语的同时,体会“海鸥对老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时,我既想面面俱到,竭力追求完美,又想突出亮点,所以导致时间不足,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课老师:陈晓洁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人与动物间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印象中,女老师上课或细腻,或稳重,或富有激情,但周老师的课却独具风格,她上课不温不火,娓娓道来,语言简洁,运转流畅,节奏明快,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状态始终是振奋,昂扬的。听着课,似乎是随着一位女导游来到了昆明的翠湖边,听她娓娓动听地介绍一段有关老人和海鸥的故事,整堂课朴实而不夸张,动情而不煽情。周凌燕老师在上此课时,能以生为本,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听了这节课,使我获益良多。

一、教材处理,新颖独特

上课伊始,周老师先是介绍了红嘴鸥和昆明翠湖的关系。接着出示公园的图片。问道: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座落在昆明翠湖公园里老人的塑像。在你的心目中中塑像的主人公应该是些什么人?引出故事里的老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激发学生的疑问,这位特殊的老人和这群特别的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句子。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周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有效

周老师在教学海鸥送老人的部分,着实下了工夫。周老师抓住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让“意想不到的事”成为全篇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重点词语的同时,体会“海鸥对老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教学中周老师引导学生潜心文本,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重点词语。如意想不到的四个片段,品出“炸了营”“瞻仰”“叫”“站”“扑”等词语,一步步走进海鸥回报老人的内心深处,一层层感受对海鸥对老人的浓浓的敬爱之情,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翻飞、鸣叫之中,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站立、瞻仰之时;
海鸥对老人敬爱化在它们扑近、盘旋之举。这一品味语言文字意蕴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触摸情感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样既关注了语言的内容,更关注了语言方式,教学也从“教教材”走向了“用教材”。

四、 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周老师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海鸥对老人这么的爱,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海鸥,此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呢?此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9篇

这是一个平凡的人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绝对是不平凡的。其实,打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

十多年前,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文章中有许多让人感动不已的片段。因此我决定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去赏读课文,去领悟老人和海鸥之间那种的深厚感情。

我班上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依然不积极,于是我决定先给足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去自学,并让学生边读边批注,有疑问的时候还可以和同桌讨论。

交流学习的时候,少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谈,不束缚他们的思想。并安排几个小练笔。比如在学习“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的时候,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并让学生写下来。

其次,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去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并让他们发挥想象,此时省略了什么内容,可以如何补充。

我觉得这课的教学主要是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而不是谈谈老人与海鸥之间好比亲人的那种关系,通过文章中的不少细节去一一体会,体会的过程中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抓住他们喜欢的句段去学习去品味去写一写。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和动物的和谐关系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做出努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人类和动物之间没有和谐共处的事情,引起孩子们思想上的重视,能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这位老人的资料,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明显。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我希望在课堂上所有的孩子也能产生同样的感动。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体会关键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的。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的情感。

2、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同去昆明翠湖边,感受一个真实而又震撼人心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看看在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谈得不错。最主要的有两幅画面,一幅是老人喂海鸥,一幅是海鸥送老人。哪些自然段在写第一幅画面?哪些自然段在写第二幅画面?这两幅画面哪一幅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呢?

三、品味“送”,感悟意料之外

师:请同学们默读海鸥送老人的段落,看看海鸥的哪些举动让我们意想不到?

学生交流后提出如下重点句子并畅谈不同感受: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生:也许是分别得太久了,海鸥们太想和老人亲昵地说话,太想听到老人亲切的呼唤。

师:可是今天的老人和往常不一样,充满灵性的海鸥被怔住了。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的遗像前站成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生:纷纷落地的海鸥像是有人在无声地指挥,静些,再静些,整齐,再整齐些。也许在海鸥看来,这才是对老人深切的悼念与最的尊重。一个“竟”字让我们感觉到,海鸥的异常举动连作者当时也很诧异。

师:带着这种尊重再读这段话。

师:这些娇小的海鸥呀,虽然它们的身子肃立不动,但是它们的脑海里一定会涌起许许多多温暖的记忆。海鸥为什么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老人究竟给予了海鸥什么呢?请读描绘第一幅湖面的课文。

四、品味“爱”,感悟情理之中

师:老人究竟给予了海鸥什么?

生:无私的爱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样的爱?找出来画上波浪线,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边找边勾边做批注。

学生交流后朗读。

师:“海鸥老人”就是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都要进城给它们喂食。老人这样做并不容易,但他乐此不疲。老人的行为让你感动吗?谈谈你的想法。

生:三个“褪色”反复使用,清楚地告诉我们老人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是他却二十年如一日,节衣缩食,让海鸥吃饱吃好,真是倾其所有,他难为他了。

生:老人的背已经驼了,说明他年老体弱,但他坚持每天走二十多里进城喂海鸥,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觉到,这位老人对海鸥是竭尽所能,该有多大的爱心啊!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围栏上,顺着栏杆边走边放。着表明老人对海鸥真是观海备至。

生:课文通过对老人外貌和行动的描写,表现了老人与海鸥无私的奉献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人与动物共同谱写着一首和谐相处的美好之歌。

师:在老人的精心呵护下,海鸥的生活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课文是怎样写的?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这篇乐谱谱出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生:这是一首海鸥快乐生活的幸福之歌,是一首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和谐之歌,是一首讴歌老人和海鸥的亲情之歌。

师:请读出快乐、和谐和赞美的感情。

五、品味“恋”,感叹世间之爱

师: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海鸥们再也看不到背着蓝布包的老人,再也听不到他亲昵的呼唤。他们四处翻飞,寻寻觅觅。今天,它们终于看到了,可是它们看到的却是老人的遗像。

(出示句子):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海鸥的哪个动作深深地感动了你?海鸥“扑”出的是什么?

生:扑出的是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生离死别之情。

师引读:老人的遗像在缓缓移动,海鸥们着急了,它们上下翻飞,飞成了一篇有情有义的乐谱。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拓展:在翠湖边,仅仅是海鸥对老人充满深深的眷恋吗?又仅仅是眷恋吗?

学生交流。

六、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师:因为老人给予了海鸥无私的爱,所以海鸥才会深深地眷恋老人。这样,在看来海鸥那超乎寻常的举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006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在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点击课件,配乐)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深情地望着天空,红嘴鸥在他身边飞舞、环绕……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位喂鸥的——老人。记住这样一群懂得报恩的——海鸥。记住人与海鸥相依相随、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吧!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义。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二、教学目标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我在这里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抓住描写老人外貌、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感受人与动物间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是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2. 细读文本,聚焦关爱;

3. 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4.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第一个环节:回顾感知,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依次出示詹天佑、桑娜和渔夫、老教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过的课文中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出示海鸥老人的雕像图片)明确本节课的课文题目——《老人与海鸥》。

2.快速浏览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与海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明确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感情很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题,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品质评价人物形象,为新课体会老人的品质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细读文本,聚焦关爱

1. 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出示老人的图片:在这幅画面中,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老人的外貌特征。

(2)出示课文中对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三个“褪色”进行体会,感受老人的节俭,朴素。

(3)补充材料,结合三个“褪色”,体会老人的生活十分节俭,却还这么无私地给海鸥喂食,进一步感悟老人对海鸥那份深深的爱意。

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设计意图】运用图文结合和适时出示背景资料的方式体会“褪色”所表现出的老人的节俭,进而突出表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2.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对老人动作描写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很小心”,“退开一步”品味老人的细心。

(2)通过提出疑问:老人放食物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关注老人的动作“边走边放”,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细心呵护。

(3)进行情景朗读:围绕“节奏”,教师引读——海鸥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而老人就像一位技术娴熟的乐师、指挥家。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一读。(个人读)海鸥来得更多,吃得更快了,请你更欢快地读一读。(个人读)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了,谁能心满意足地读一读。(个人读)

(4)加入想象说话: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体会老人与海鸥愉快的心情,欢快的气氛。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海鸥和老人共同谱写着这首美妙的歌,此时这句话仿佛已经变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

(5)出示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改写的小诗,配乐朗读。学生先自己练读,指名读得好的同学展示。然后配上优美的乐曲,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6)接着抓住关键词“抑扬顿挫”、“亲昵”,学习老人撮起嘴呼唤鸥群。引导学生在读句子时注意声音长短、高低的变化。

(7)抓住神态描写分析,提问:他逢人便夸自己的子女,那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8)进行想象说话,角色代入:假如你是老人身边的游客,你从老人生动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抑扬顿挫地呼唤鸥群。

【设计意图】抓住老人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第三个环节:
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导语过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人们把他的遗像带到湖边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2)速读14—19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学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4)师生交流。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A.此时,海鸥的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海鸥的动作(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中体会海鸥的不舍,急切,担心,悲伤。

B.个人读,带着不舍、急切之情朗读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A.重点体会关键词“瞻仰”,感受海鸥对老人得到尊敬和爱戴。

B.个人读,读出对老人的尊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A.从“纷纷”一词,体会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B. 发散思维:指名学生为“红嘴”“独脚”······想象他们肃立不动时心里会想什么,感受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感激之情。

C.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海鸥守灵时诚挚的情意。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A. 快速读第一段话,找找与文中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动词“扑”。

B. 品读“扑”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鸥那种焦急、不舍,体现出对老人的深情厚谊。感受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5)延伸拓展,读写结合。

A.明确18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代表了一种未尽的语意。这个未尽的语意中还包含了哪些内容?学生把心中的这份未表达的语意写在书中省略号的旁边。

B.学生在音乐中书写,教师巡视。

C.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抓住老人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出老人对海鸥那份真挚、无私的爱,通过描写海鸥那意想不到的一系列举动展示出了海鸥对老人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出示书中插图)善良的老人,纯洁的海鸥,彼此用真情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让我们铭记这份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吧!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再读课题。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2篇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发生在昆明的翠湖。

【设计意图及反思】前几稿在引入环节用了一些图片、音乐,让孩子们了解海鸥、翠湖。试教时候有幸得到特级教师胡君的指导,她让我思考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的确,音乐、图片是孩子情感升华的助推器,在教学的起始环节这样设计,既费时间,而且课中教学增量又较难体现。于是,把这些看似形式的东西都去掉了,简洁明了地引入环节。实施后,是挺省时的,不过汪教授建议:适当提一下春城昆明有必要。抓住课题,采用更关注语言的引入方式,可以建议读读黑板上的课题,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题目,想说什么?“与”能否改个词。再说说看课题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温馨提示:再请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两件事情?

2、出示词语:读音或词语理解有困难吗?

【设计意图及反思】字词教学不是六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几次试教后决定在这里集中出现认读质疑就过去了。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质疑。这块词语的教学是没有精心设计过的。汪教授觉得应该分层出现,或让学生分分类,这样的教学就比较有深度。比如:写老人的一类,写海鸥的一类。同时,部分词语是词组形式出现,不够规范。的确,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养成研究每一个细节这样的习惯,真正使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老人去翠湖边喂海鸥。第二件事老人去世了,海鸥围遗像去送别.

2.你能借助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及反思】该环节,利用课题帮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既是一种方法的引领,同时又为概括有困难的孩子降低了说的难度。实施后,效果比较好!

三、聚焦老人。

1、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老人喂海鸥。“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读了这句话,你特别想问的?那就请你再默读2~13自然段,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找找吧!圈出他与众不同之处,可以是他的外貌、穿着打扮的,也可以是写他的动作、细节的一个词句。

2接下来就请你们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及反思】抓住老人的“与众不同”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体会老人对海鸥情感的“与众不同”。教学实施后,文章的主线清晰,效果较好!

(二)反馈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句子一:穿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 从三个褪色中,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都说明老人与众不同的外貌。

2. 自己读读看,这段话里还有哪个字词让你觉得老人的与众不同?

这句话读了这么多遍,脑海中有没有突然冒出什么问题?

3阅读一段资料:

4.能不能用一个字或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清贫、节俭、拮据、贫穷)

5.指导朗读。

句子二:喂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很小心地放:你见到过一般人会怎么喂食?圈出动作的词语,说说还有哪个动作特别让你觉得他与众不同。

2.海鸥老人会怎么呼唤?(1)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体会“亲昵”)(2)今天你发言特别积极,徐老师也来叫叫。教师示范叫,问:徐老师怎么叫?(抑扬顿挫)。

3.一群海鸥马上应声而来。这“一应而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课文有许多地方就是在老人呼唤,海鸥应声而来中体现了老人喂海鸥的与众不同。还有这样的一呼一应的场面你发现了吗?请你划一划,读读。老人怎么“呼”?海鸥怎么“应”,呼应后又是怎样的场面?找到一处就起立,能找多处就更好了。

a反馈:

b这一呼一应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写结合:这样一呼一应的画面在老人和海鸥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许多,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什么时候,老人还会怎么呼海鸥还会怎么应?

【设计意图及反思】前几次设计的读写结合点,放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有什么话想对老人说,老人又有什么话想对海鸥说。这样的读写点,是属于情感式的,缺少语言的前一点。在本次教学设计中,“一呼一应”是渗透在主板块中的教学思路,通过挖掘课文中老人和海鸥之间的“一呼一应”,特别是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词语,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及亲密无间的亲人般情感。再通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一呼一应”的小练笔练习,在练笔前,借助板书引导孩子,也可以想想他们会有怎么样的动作、眼神、语言等。课文中的“呼应”成为孩子练笔迁移的版本,既降低了孩子们想象写话的难度,又使孩子的写话成为文章内容的有机补充,同时为更好地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作了铺垫。

(三)句子三: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你体会到什么?2.你能否用一个或几个“无论( ),无论( )”来说说你想到的老人要坚持每天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师引读:无论刮风下雨,老人——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无论老人病得多么严重——

【设计意图及反思】几个无论( ),让孩子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要这样天天坚持是何等的不容易。从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这份与众不同的情感。

四、回顾课题

然而,这幅美丽的图画在1995年就永远的定格停止了……老人离世后,它们又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举动呢?让我们下节课来走进他们。

【设计意图及反思】这是课的结束环节,也同时交代了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后,孩子们在议论:“徐老师如果再上下去,我就要哭了。”我想,孩子们已经走进了老人和海鸥的情感世界,他们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被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也许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完全改变孩子们的心里情感世界,但是,能够做得一课一得,也就足够了。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五指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老人塑像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昆明市翠湖湖畔,矗立着一尊老人的塑像,人们尊称他为”海鸥老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21老人与海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汇报,师写板书,理清文章结构)一位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板书:

老人海鸥海鸥老人

三、品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情意

1、文章哪里写了老人给海鸥喂食,与海鸥嬉戏的?(1~13段)

2、快速默读1~13段,思考:老人为海鸥做了哪些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生汇报谈体会:

⑴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读3、4自然段。)

⑵真是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词”有声有色”声在哪里,色在何方?细细品味,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交流)老人与海鸥的声音融为一体,多么默契!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⑶小结:

老人与海鸥构成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的画面,让我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在走进着和谐美丽的世界。(配乐有感情朗读3、4段。)

4、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动了,我想说:老人的爱是美美的中餐。学老师的样说说老人的爱是──这样的爱是无私深切的爱!

板书:

深爱

四、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深眷恋

1、师:老人去世了,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自由读14~19自然段,圈划重点词句体会。

2、生汇报: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课件出示这句话)(从突然、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体会海鸥意识到老人出事了,体会海鸥的吃惊。指名读、齐读。)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课件出示这句话)(从纷纷落地、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体会到海鸥们在为老人默哀。)

①你曾在哪见过类似的情景?(亲人去世)

②是呀,海鸥们象儿女一样为老人送葬,海鸥失去了亲人,心情怎样?(伤心,悲痛。)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⑶师: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引读17自然段──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课件出示这句话)

①说说你的感受?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两个扑体会到海鸥急切的心情,舍不得老人;
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围得老人的遗像很紧,舍不得走。表达海鸥对老人深深的眷恋。板书:眷恋。)

②带着不舍之情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四、情感升华,感受老人形象

1、老人深爱着海鸥,海鸥眷恋着老人,课文学到这,你有更深的感受吗?

(动物也有感情,也有着自己的情怀,海鸥知道知恩图报。)

2、老人无私的爱才换来海鸥深深的眷恋,老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让我们记住他吧。已故的老人──(引读最后一段)。正是因为老人心里一定是装着飞翔的鸥群,所以老人生前节衣缩食一心为海鸥,生前的老人──(引读第二自然段)

五、总结

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是情深意重,人与动物之间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让我们去阅读去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推荐课外阅读《军犬黑子》。

【板书】

老人深爱海鸥海鸥眷恋老人

【反思】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配合非常默契,教学活动很流畅,老师和学生都充满了激情.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

让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整堂课有效地贯穿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但“工具性”凸显不够,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扎实落实“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情感写具体的?”的方法的教学。

【评课议课】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4篇

一、激情导入

教师:你们听说过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为动物送餐直至告别人世吗?你们看见过动物为人举行奇异非凡的葬礼吗?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里,去感受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谊吧。

二、整体感悟课文

先要理清文思。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围绕着“老人与海鸥”,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讨论明确: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
二是写海鸥对老人怎样。)

你们很会读书。我们先跟随作者去了解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

三、分层阅读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老人对海鸥

目标:读出形象,读出画面,读懂感情。

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老人哪几个事例?

(1)老人给海鸥喂食;

(2)老人与海鸥交流;

(3)老人讲海鸥故事。

学习方式:分组选读。分三个组各选读一个方面的内容。(一、二组重点学习“喂食”部分;
三、四组重点学习“交流”部分;
五、六组重点学习“讲述”部分。)

读书建议:先在小组里读读议议,从哪些词句中感悟出什么,再设计一种读书方式呈现感悟。

1.在第一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老人喂食图──

(1)填补动词,品味读,感受老人爱鸥如爱子。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在湖边的栏杆上,()一步,()起嘴向鸥群呼唤。老人()着栏杆()。

要求:把空着的词语补出来。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栏杆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教师:补出的是哪些词语,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2)分扮角色“呼应读”,感受人鸥相亲相爱相依相随。

男生读描写老人喂食的语句,女生读描写海鸥吃食的语句。

2.在第二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人鸥亲昵图──

(1)同桌分角色读。

(2)换角色再读。

3.在第三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老人深情讲述图──

教师:这是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了“老人喂食图”、“人鸥亲昵图”、“老人深情讲述图”。再听听作者的朋友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文字篇: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般。

(十几年如一日多么可贵,二十多里多么不易。真是人鸥情义重。)

4.合作读。

方式:男女生合作读老人给海鸥喂食—一对男生合作读对话部分—教师读老人讲述部分。

读中思考:

从老人给海鸥喂食中,感受到什么?从老人与海鸥交流中,又感受到什么?从老人的故事中,还感受到什么?

(相知、相亲、相爱;
人鸥情谊深重。)

(二)理解第二部分──海鸥对老人

教师:“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当你们得知这样一位老人永远地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教师:当海鸥知道老人离去,它们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接读)

1.整体感悟读

你们读懂了海鸥为老人做了什么吗?

交流后,学生板书:为老人哀鸣、为老人追悼、为老人守灵。

小结:对逝去的所敬爱的人哀悼、守灵,是人才有的行为,发生在动物身上,是多么令人惊异和震撼啊!

2.自由体会读

我们好好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你对哪些词语有感悟,就谈谈你的感悟,读出你的感悟。

分三个画面品读,即哀鸣、追悼、守灵。伴随学生的理解,点红重点语句。

(1)理解“往常的”──往常的鸣叫是怎样的,表示什么?现在的鸣叫是怎样的,表示什么?

(2)用补读法理解“竟”──补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什么?(没有想到海鸥也有人一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3.提炼总结读

教师:从海鸥为老人哀鸣、为老人追悼、为老人守灵中,你感受到海鸥对老人有着怎样的感情。

(爱戴、怀念、悲痛。)

小结:为老人对它们所做的一切而深怀敬意,为老人离开它们而深感悲痛,为老人对它们的情义而深深怀念。

四、以感悟带动表达,以表达促进感悟

教师:读完课文,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写下可以表达你心情的词语。再用上这些词语表达你的心情。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5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自由读。

2、谈谈读后明白了些什么?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五、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吴庆恒老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出示海鸥老人吴庆恒的塑像

上节课我们初识了吴庆恒老人,他的这尊塑像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里,但它不是政府拨款所建,也不是财团出资,而是市民自发捐钱塑造的,它成为昆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来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的那份浓浓的深情。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师:先来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

课文重点为我们描述了那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师:在这两个场景中,你对哪一个场景印象最深刻?使你深受触动?(预设:第二个场景)

三、细读课文,感受第二个场景

1、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海鸥的举动太让人惊异了。课文时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海鸥的那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2、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

生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一项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2:鸥群急速煽动翅膀,轮流在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海鸥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

生3:过了一会,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师:竟在遗像前站成了两行,这样的情形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吗?

生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地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

四、品读重点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冒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海鸥会扑到老人遗像前?为什么海鸥会为老人守灵?

2、这群海鸥为什么会这样做,知道吗?这位老人究竟为海鸥做过些什么?他与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下来,待会交流。

3、交流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推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为海鸥的片断,你也画了这部分的请举手。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佤其他人的哪些不同?先说第一处。

生: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立即飞来和老人做伴。

师:非常熟悉,老人一呼,海鸥就马上──

生:应声而来。指名读第1、2句。

师:老人的呼唤是一呼百应,联系上下文,老人的呼唤和一般人还有什么不同?

生: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公主……从这儿看出老人与海鸥很熟悉,还给它们取了名字,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了很长的时间。

师: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自己的──

生:子女;
每一只海鸥都有自己的──生:名字。还有谁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

指名读。

师:这哪是在叫啊,这分明是在呼唤,这分明是一首歌。在这首歌里你听出了什么?

生:喜爱。

生:老人看待海鸥就看待子女一样。

生:老人与海鸥亲密无间。

师:请女同学来读第一句,男同学紧跟着读第二句。

师:读到这儿,你还读出了什么不同?

生:海鸥非常信任老人,因为你看,海鸥几下子就把饼干扫得干干净净。

师:带着这种理解,女生再读第1句,男生再读第2句。像他说的一样,男生要读得怎么样?

生:快一点。

生合作读。

师:往下看,还读出了什么不同?

生:放食物的方法也不同。他是顺着栏杆边走边放,不是像一般的人一样随便扔。

师:那就把老人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这句话想像成一幅活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老人在翠湖边,顺着栏杆……

生:我看到这一切好像是一首会动的音符。

师:这会是怎时怎样的音符?

生:时快时慢的半符。

师:也就是说老人快,海鸥就快,老人慢,海鸥就慢。我想问问,老人为什么时快时慢呢?老人什么时候会快?什么时候又会慢呢?

生:海鸥多的时候,老人就快。

生:海鸥吃得快的时候,老人就快。

师:什么时候又会慢呢?

生:海鸥吃得有些饱的时候就慢。

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上是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创设情境,指名读: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谁能欢快地来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快了,谁能更欢快地来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老人的话,生读海鸥的话。(师变化语气来读。)

4、小结: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在作者的笔墨里被渲染的如此有声有色,美丽和谐。这多像一副灵动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呀。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又会说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写几句话。

⑴生自主写话。

⑵交流:

(指名3位写老人的和3位写海鸥的学生进行交流。)

师:老人和海鸥究竟在说什么呢?老人亲切地说──

生(老人):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我心满意足了。

生(海鸥):我真是要谢谢您,如果没有您,我真不知要怎样生活?

生(老人):……

生(海鸥):老爷爷,谢谢您!我想对您说,你每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食物,您不累吗?您将食物给了我们,您不饿吗?您不图回报这样照顾我们,您觉得值得吗?不,不,您就是我们的父亲,我们就是您的儿女,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生(老人):海鸥们,你们看,我又给你们带食物来了,你们要多吃,多吃才会健康。

生(海鸥):老爷爷,您心肠真好!您知道冬天我们找不到食物吃,您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细心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从城郊赶到翠湖来给我们送好吃的。就是因为有您,我们才会长得这么健康,这么活跃,我代表同类谢谢您!

师:老人与海鸥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他们是这么亲密,这么快乐。这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面吧。

5、老人与海鸥怎么能这么亲密无间这么其乐融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吗?

生找──反馈: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心里,海鸥就像是他的──

生:儿女;
在海鸥的心里,老人就是他的──

生:父亲。老人和海鸥就像一家人。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1、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就成了决别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个鸡蛋,那是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朋友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墓,很多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签满了。海鸥呢?这群老人的儿女呢?它们也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他们。

2、一群海鸥突然飞来(配乐齐读)──

3、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

4、教师小结: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美丽的翠湖边,面对老人的遗像,你想对遗像中的老人说些什么,对那群知恩图报的海鸥说些什么,又想对围观的群众,地球上所有的人与动物说些什么?课件出示:写话。汇报交流(音乐起)

六、总结全文,请感升华

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老人与海鸥带给我们的震撼,这不仅是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首感恩的歌,在2005年底时,很多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们被海鸥老人的行动所感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捐款数万元,在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在老人喂海鸥的地方,为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尊像,好让他天天都能看到海鸥,在翠湖边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他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 海鸥 人与 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16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实用16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