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通知范文 >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穿井得一人》启示:
篇一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先自度其足()(4)遽契其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1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3分)

1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答案:

9、(1)到,等到(2)说,讲(3)量长短(4)用刀刻

10、(1)宋国国君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12、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 / 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 久之,目似瞑 (《狼》)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C、 有闻而传之者 (《穿井得一人》)

D、 夫君子之行 (《诫子书》)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分)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分)

1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4分)

答案:

11、(2分) D 解析:A.距离 /离开B.相信 /诚信C.自己 /从D.都是“到”的意思

12、(2分)C 解析: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例句 代词,代这种传言)

13、(1)(3分)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采分点:得,得到;
使,使唤,劳动力;
句子通畅各一分)

(2)(3分)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采分点:市,街市或市场;
明,明显;
然而,但是,可是。

14、(4分)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1分),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意思接近即可)(1分)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意思接近即可)(2分)

附译文: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作者简介:
篇四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穿井得一人》原文:
篇五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原文注释:
篇六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完成5—9题。(14分)

相关热词搜索: 一人 文言文 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的文言文的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的翻译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