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质量工作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年。我区在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按照《昆明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质量兴区”暨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力推进“质量兴区”工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兴区各项工作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兴区、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全区企业和广大市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辖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提升改善明显,现将一年来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质量兴区工作的领导,有序开展质量兴区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以副区长高中建为组长,区政府办、区纪委、区宣传部、区质监局、区农林局、区工商局、区住建局等部门和十二个街道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达30个)。2010年12月4日,把质量兴区工作动员部署会作为全区经济工作分析会议议程之一,按照盘政办通【2011】197号《工作方案》,高规格、高标准的动员启动了质量兴区工作,时任区长的吴涛同志亲临会议对质量兴区工作作了高屋建瓴重要讲话,对质量兴区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博大外延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强调。动员部署会后,按照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又及时以盘政办通【2010】215号调整充实了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初,又以盘政办通【2011】48号《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XX区“质量兴区”暨标准化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对“质量兴区”的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细化分解,并纳入区政府与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作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一岗双责制”,实施工作成果“倒逼”。同时,摸索明确了质量兴区联席会议制度,8月19日,结合各成员单位对半年质量兴区工作推进的自查情况,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联席会,总结分析上半年的工作,讨论修改半年质量分析报告,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和要点、明确标准和时限,使该项工作自启动以来始终保持了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跟踪问效、注重效果的工作思路和推进态势。
二、紧贴区情、拓展职能,形成质量兴区合力
自质量兴区工作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各职能部门乃至各街道办事处都把质量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树立了牢固的“大质量观”和质量文化意识,把质量概念向履职的全过程和政务水平延伸,结合“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
(一)产品质量状况
区质监局以推进名牌战略为抓手,以打造“质量走廊”为突破,积极规划、扶持、培育名牌产品,引导和帮助重点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争创名牌产品,至目前,已有10个企业13个产品获“省名牌”,14个产品获“市名牌”,另有3家企业4个产品通过了省名牌产品申报的现场核查(待发证),8家企业8个产品(产品类6个、服务类2个)中的3家企业3个产品已通过“昆明市名牌”(产品类)初审,已上报市名推委审批。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至2011年我区拥有省名牌产品13个、市名牌产品14个的目标。
为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典型引路、辐射带动作用,结合XX区商业经济较为发达的区情特点,积极打造“质量走廊”和商业社区片质量兴区模式,在广泛宣传贯彻省、市、区“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精神的基础上,指导跟踪企业开展“质量走廊”创建活动,经过培育筛选,确定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成果)及云南仙都制衣有限公司(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为质量管理示范企业;昆明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昆明芬美意香料有限公司2家企业为特种设备分类管理试点;昆明聚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霖雨路店2家为诚信计量集贸市场(超市);昆明天香仁和餐饮有限公司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餐饮业);云南中油圆通加油站、中国石油石兴加油站2家为诚信计量加油站;云内动力为能源计量示范单位;云南凤临高香茶业有限公司为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单位;延安医院、天香仁和酒楼、麦德龙、沃尔玛等为“计量诚信示范单位”。
按照省市年度产品抽检安排,对农产品、食品、重点工业产品进行了全覆盖的抽检,共抽查产品217批次,其中合格124批次,不合格8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3.94%。达到了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85%以上的目标。对98家食品获证企业和37家工业产品获证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体系和基层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
区工商局按照省、市政府推进商标战略的总体部署,依托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坚持培育和保护并重的原则,从开展“一所一标”、“一所多标”入手,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品牌兴区工作。截止目前,共推荐上报云南省著名商标新申请21件,上报云南省著名商标到期续展认定申请2件,推荐上报昆明市知名商标新申请23件,上报昆明市知名商标到期续展认定申请6件,圆满完成了2011年度云南省著名商标、昆明市知名商标推荐工作。向省、市工商局报送中国弛名商标新申报3件,分别是:云南冶金力神重工有限公司,商标为:“KH及图”、云南南天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商标为:南天、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商标为:“KJ”及图。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5月27日发布的公告,XX区云南冶金力神重工有限公司的“KH及图”商标被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件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志着XX区驰名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区农林局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抓手,着力抓好质量农业建设。组织实施指导全区农业园区的农业标准化建设,筛选确定了水源区中草药、蓝梅种植基地建设、野生兰品种收集驯化快繁示范基地建设、1000万枚无铅普洱茶香松花蛋蛋品深加工项目、无抗生素饲粮养猪示范、有机芸豆(玉米)种植基地及加工生产等,对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进行跟踪落实。结合区情竭力推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有机芸豆、有机玉米、有机马铃薯种植和农业地方标准的制订立体水培蔬菜种植技术工作。组织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申报2项认证工作,对25个三品(有机1个、绿色22个、无公害1个)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项目进行了督查指导,经国家农业部检查合格率达100%。昆明市松花坝水源区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获市科技局立项扶持50万元,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蓝莓现代种植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获市科技局立项扶持40万元。
(二)环境质量状况
区环保局以松华坝水源保护为突破口,拟定了《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综合整治方案》,扎实开展和维护昆明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水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开展松华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监察工作,对水源保护核心区内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取缔,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同时,加强金汁河、东干渠、羊清河麦冲村段整治力度,集中开展东干渠、金汁河、羊清河麦冲村段综合整治工作,共检查排污企业1050余家次,督促指导112家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重点对建筑工地及城中村改选拆迁进行监管,防止扬尘污染影响空气环境质量。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16天,今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目标为120天,截止11月24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2天,较去年同期多3天(去年同期为109天)。辖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整治监测工作与时间同比例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2011年通过云南省计量认证检定测试能力及其可靠性复评审,共65个项目通过认证,监测站能力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通过园林绿化局与各街道办事处的通力合作,辖区以树木和草坪种植为主的绿化工作大力推进,环境改善明显。但相关数据尚在统计、评审、认定中。
(三)工程质量状况
2011年截止目前建设工程质量总体稳定,在建建设工程项目共19项,总投资约16611.5万元,及时率达100%。其中新申报建设工程 12项,投资约14131.8万元;共完成竣工验收6项,均为一次性验收合格,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完成在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50余次,涉及装饰装修、房地产开发、学校校舍排危改造、市政道路等。
2011年4月对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监督申报的项目作全面检查,共检查在建工程17项,其中房屋建筑工程6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8项,装饰装修工程3项;对全区共4个房屋建筑工地开展了深基坑质量专项检查。
2011年新申报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比增加33%,新申报项目总投资额增加12704万元;在监项目主要以学校校舍排危工程为主,占在监项目总数量的1/3,在监项目类别与去年同期相比,类别更加多元化,装饰装修项目仍然占较大比重。
(四)服务质量状况
2011年3月8日,区人民政府与各街道签订了《2011年XX区餐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将餐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了区政府目标责任体系。成为全省第一家以政府的名义与街道(镇)签订餐饮食品药品监管目标责任书的县区级政府。目前,各街道已将工作目标责任细化分解到各社区,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人,明确了“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制作并同全区餐饮食品服务企业签订了《XX区餐饮食品服务安全承诺书》,下发了《XX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致全区餐饮服务单位的公开信》。同时,还制订了《XX区餐饮业自制饮料、火锅底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表》,要求辖区内餐饮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备案制度,确保各种原料质量状况可追可溯。
卫生局、食药局以餐饮服务为重点,努力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结合XX区情,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进程,努力把“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店的示范引导作用,在94家“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基础上,优中选优,严格把关,进一步评选“星级食品安全示范店”23家,以点带面,扩大食品安全的覆盖面,形成“以点示范”的格局。按照质量兴区的标准要求,对全区8200家食品餐饮服务企业、487家保健食品企业、759家化妆品企业进行了100%的日常监督检查。
质监局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强食品等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着力加强食品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落实对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三百”工作目标。制定了《2011年度食品生产监管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方案一是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了质量安全联络员制度;二是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与新增小作坊签订了《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建立台账。三是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监督检查企业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及添加剂使用备案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等。四是重点监督检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及使用食品回收原料等违法行为。五是把食品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地区作为重点区域监管,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5月召集各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管理人员召开了“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工作会”,印制《公开信》、《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1-5批)》、“九部委公告”、刻录《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07)光碟等发放,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把好生产关。并摸索创新的将辖区98家食品获证企业进行了分类分级:高风险11家、中风险66家、低风险21家,制作成“XX区食品获证企业风险等级分布电子版彩图”,通过划分企业风险等级,合理配置监管人力资源,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督水平和效能,鼓励企业强化自律,提高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
三、探索创新、推出质量兴区新举措
为切实加强质量兴区工作的推进力度,扩大工作的实效和覆盖面,我们结合区情探索推出了以下举措:
一是把质量兴区的目标任务进行逐项细化分解,纳入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以区政府的名义与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
二是把质量兴区工作经费纳入全区年度经费预算中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三是探索实施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四是明确落实了工作推进联席会制度,并把“质量状况分析”纳入区政府常务会议议程。
以上举措有效的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保障了目标任务的实现,凸显了我区抓质量兴区工作的决心、力度和特色。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我区受水源保护地域大特殊区情的制约,工业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名牌名品和驰名商标培育有较大难度;
(二)服务行业尚未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管理、科学评价、合理分级尚无依据;
(三)对质量兴区丰富内涵的认识差参不齐,工作推进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一篇:2011年招投标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下一篇:县教育局反邪教教育宣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