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环保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浏览次数:

一、“十五”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简要回顾………………………1

(一)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1

(二)工业污染整治成绩显著………………………………………1

(三)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1

(四)环保法律教育与宣传教育工作………………………………1

二、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一)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2

(二)工业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2

(三)以畜禽养殖为主要污染的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

染成为主要污染源…………………………………………3

(四)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将逐渐突出………………………3

(五)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仍然严峻………………………………3

(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

(七)能力建设基础薄弱……………………………………………4
三、 未来环境形势分析……………………………………………4

(一)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给环保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4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增加环境投资的压力…………………5

(三)乡镇和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5

四、 “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

(一)指导思想……………………………………………………6
(二)总体目标……………………………………………………6

1、水环境质量……………………………………………………6

2、空气环境质量…………………………………………………6

3、声环境质量……………………………………………………7

4、污染物排放量及处理率………………………………………7

5、生态保护与建设………………………………………………7

(三)重点项目及投资情况………………………………………7

1、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7

2、大气污染治理规划项目……………………………………9

3、固体废物污染治理项目……………………………………9

4、生态县建设规划项目………………………………………10

5、农村环境保护规划项目……………………………………10

6、其他环境保护项目规划项目………………………………11

(四)生态环境建设任务…………………………………………11

1、突出抓好环境污染治理………………………………………11

2、工业污染治理…………………………………………………15

3、危险废物处置…………………………………………………16

4、加强对电磁辐射项目的监管…………………………………17

5、抓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17

6 、绿色工程计划………………………………………………19

7、发展循环经济…………………………………………………22

8 、发展环保产业………………………………………………24

9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5

10 、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26
(五) 保障措施………………………………………………… 26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26

2、加强环境管理机构建设……………………………………… 27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23

4、资金保障………………………………………………………34

5、加强教育宣传…………………………………………………35

 

 

 

一、 “十五”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行政,严格环境的监督管理,在工业污染防治与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法制与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局部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明显加强。

(一)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江县围绕“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开展了小东河综合整治工作,使小东河水变清,解决了城区居民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开展了城区燃煤禁烧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使我县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二)工业污染整治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中江县共取缔、关停了3家污染严重而又没有治理前景的小企业;依照环保法律法规,加快了老污染源治理的步伐,至2009年底,全县要求达标的企业有14家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工业污染整治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上级规定的污染治理任务。与此同时,加强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对全县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进行清理,对已清理出的建设项目补办了环保审批手续。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污染事故的调查和污染纠纷的处理,“十一五”期间,共处理污染事故80余起,处理群众投放的污染纠纷1000余件次。

(三)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强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由原来的只重视抓污染治理发展到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水土流失面积有所下降。加强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管理和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对5家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限期治理;建设并创建各类各级生态小区,推进并建设了优美小集镇建设,创建了6个农业生态小区,并被省级机关授牌。至“十一五”末,全县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8个,创建各级生态村111个,生态家园41家。

(四)环保法律教育与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县大力开展环保法制与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各级领导及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环保局在党校、中小学举办环境保护各类讲座10余次; “中江县青少年环保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对学生教育深刻;每年在“6.5”环境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利用“4.22”地球日等各行业活动进行宣传;在德中公路、凯江河畔、街道和主要工业污染企业的显著位置等地方设置环保宣传标牌。同时,利用中小学教育,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创建省、市、县各级绿色学校16所,极大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创建绿色社区4个。

二、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加强环境保护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一)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

目前,我县各类生活废水及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排各种水体,一些企业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或是设施不正常运行,无法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生活废水污染比重越来越大,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生活污水仍处于无序排放状态,没有基本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染了河流、农灌沟渠等地表水和地下水,境内主要河流不同程度受到废水的污染。2009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污染物以耗氧有机物和非离子氨污染为主,各水期中仍然以枯水期污染最重。

(二)工业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部分企业通过污染治理污染物已达标排放,但“十二五”期间,面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将十分艰巨。

目前,我县主要污染行业为轻工(造纸、纺织、缫丝食品)、制药、化工及电子工业,这些行业由于小、多、散,“十一五”期间,部份行业尚未完成企业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十二五”期间这些行业仍将是我县的排污大户,还将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带来污染。

(三)以畜禽养殖为主要污染的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成为主要污染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工业污染呈下降趋势,而农村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成为我县主要污染源;农村面源污染以畜禽养殖为主,农村生活污染以乡镇、场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为主,形势较为严峻。

(四)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将逐渐突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机动车数量在迅速增加,汽车燃油量不断增加,加上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不够,许多燃烧情况不好的车辆仍在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氮氧化物浓度逐渐增加。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氮氧化物将会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因子,机动车辆成为主要大气污染源。
     五)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仍然严峻

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表现为灾害性天气多,沙土流失、耕地污染和草场退化严重,滑坡、泥石流隐患等方面。总体来看,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速度落后于生态破坏速度,我县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生态灾害正在影响着我县的环境质量与安全。
     (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乏,极易使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综合治理能力仍相对薄弱。

(七)能力建设基础薄弱
县环保局自1994年设立为一级行政局后,与其他机构数度合并,2006年明确为独立政府行政机构,但自1994年起至今16年间,编制、职能没有变化。在机构改革中,环保部门从单一的行政执法部门转变为政府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现有机构状况与目前环保工作职能及发展趋势及不相适。2006年、2007年经县编办批准,我局分别增设建管辐射股和行政审批股,两个部门只增加领导职数1名,却未增加编制。目前,我局局机关有领导职数3个(局领导3名),股室4个(办公室、综合股、监察大队和监测站),每个股室编制人员均不足,不利于开展工作

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除了多年环保工作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以外,还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是部分乡、镇政府和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没有正确处理环保与经济的关系,在片面的、狭隘的政绩观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二是由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执法能力等原因,常常出现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不能有效地遏止环境违法行为,使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久拖不决,或者出现反弹;三是环保投入不到位,一些乡镇政府和企业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展。

三、  未来环境形势分析

目前,我县经济处于工业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传统工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占主导地位,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完全控制工业污染。作为农业大县,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田径流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物的三大主要污染源。此外,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的污染,使农村土壤污染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一)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给环保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环保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西部大开发中有些项目本身就是环境保护项目,例如,天然林保护项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生态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和城市污水处理项目,这些项目对西部经济建设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机遇。但是,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可能对地区带来新的环境破坏,如果不能有效地实行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决策,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则西部大开发将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如西部交通网络建设,对铁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的投资超过建国后任何时期的投资,这些活动不仅对地貌植被等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而且对野生动物的压力也是显著的,同时,燃油污染和噪声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挑战。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增加环境投资的压力

城市化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污水大大增加,城市有机污染加重。城市的大气环境面临煤烟型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城镇垃圾将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化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迫使我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才能控制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的污染,才能保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急剧上升。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城市环境质量将逐渐改善,所以说城市化进程也将会促进环保工作向前发展。

(三)乡镇和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乡镇、场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日渐增加,由于资金等方面因素,制约了乡镇、场镇的生活污染治理,乡镇场镇生活污染将日趋严重;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的污染,使农村土壤污染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而禽畜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田径污染又是农村环境污染物的三大主要污染源,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和规模化,如果环保设施或措施跟不上,农村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乡镇企业中除大型企业随结构调整上档升位的企业外,大多数仍为分散的游击式生产的小企业,其污染也将成为面广量大,较难控制的主要工业污染源。

四、 “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创建“生态四川”的战略决策和《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继续推行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环境执法,完善监管体制,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彻底整治老污染源,建立清洁文明的工业生产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把中江县建成省级生态县。全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人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框架初步形成,让中江这片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努力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主要指标如下:

1、水环境质量

(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

(3)90%的河流地表水水域达到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2、空气环境质量

全县工业废气处理率达85%以上,二氧化硫(SO2)小于3.31千克/万元GDP,烟尘总量控制在5000吨/年。龙泉山脉县境内区域达一类区标准, 建成区域达二类区标准, 全县其它区域均达一类区标准,90%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

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全部达标。85%区域达 相关热词搜索: 环保局 十一五 生态环境 工作总结 建设规划